全部藏品

探索291280個藏品
臺中新盛橋通(鈴蘭通)
臺中新盛橋通(鈴蘭通)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照片為日治時期的臺中新盛橋通(今中山路綠川周邊)年,亦稱鈴蘭通。
臺中榮町街景
臺中榮町街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照片為日治時期榮町(今繼光街)年的街景。
全島國語演習會參與者於臺中公園留影
全島國語演習會參與者於臺中公園留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1(1936)年1月18日,臺灣全島國語(日本語)演習會,代表女子學校參加演講的學生與指導老師於演出後,在臺中公園池畔合照留念。
臺中公園兒玉源太郎銅像
臺中公園兒玉源太郎銅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公園在日治時期被選定為臺灣八景之一,為臺中的象徵。照片中銅像為曾任臺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戰後即被撤除。這張照片攝於1935年左右。
臺中公園舟艇碼頭
臺中公園舟艇碼頭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2(1937)年6月6日所攝之臺中公園照片,由舟艇碼頭邊看池亭,有划船情景。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公園在日治時期被選定為臺灣八景之一,為臺中的象徵。這張照片攝於1935年左右。
臺中公園風景照
臺中公園風景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八景之一的臺中公園風景照片,昭和15(1940)年從池亭側面大墩丘方面拍攝。
臺中公園噴水池畔
臺中公園噴水池畔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51(1962)年攝於臺中公園噴水池畔。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楊清溪訪問飛行紀念
楊清溪訪問飛行紀念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第一位飛行士是謝文達,於大正9(1920)年10月17日駕飛機回來臺中故鄉訪問親朋,受到臺中各界人士熱烈的歡迎。此照片的飛行士楊清溪,應該算是第二位駕飛機回中部訪問的人。昭和9(1934)年10月28日,是較第一位晚14年後的壯舉,因此呈現各界官民歡迎的熱烈場面。
柳川護岸工程完竣後光景
柳川護岸工程完竣後光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臺中的都市計畫於明治33(1900)年始具體地立案。明治37(1904)年及明治44(1911)年均有新的都市計畫公示。而於明治45(1912)年每年編列預算6至7萬日圓施工。流過臺中市街的綠川及柳川(原稱邱厝溪或大墩溪)亦在該都市計畫內,將原彎曲的河床改變直線,並堅固河川護岸工程。
截彎取直後的柳川
截彎取直後的柳川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832年以後移居臺中的漢人,多由大肚溪口的塗葛窟上陸進入大墩(臺中),大墩以邱厝溪(今柳川)為中心,建造土角厝逐漸增多,也開始有商店。日本治臺後,政府著手都市計畫,實施河川護岸工程。照片為護岸工程改變河川為直線後的柳川。
臺中飛行場開場式
臺中飛行場開場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1(1936)年8月16日,臺中飛行場(航空站)完成。臺中仕紳民眾參加飛行場開場儀式慶祝。
戰後臺中市柳川
戰後臺中市柳川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孩童在柳川戲水的鏡頭,攝於戰後1950年代。木橋位於光復路至大誠街。
綠川兩岸
綠川兩岸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綠川兩岸楊柳垂蔭,不僅為市民休閒去處,並且因為水質清澈,有許多主婦在此洗濯擣衣;往年的六、七月,從岸上可見3吋大的唧魚悠游其間。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公園池亭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合資會社豐中商會的乘合自動車汽車隊
合資會社豐中商會的乘合自動車汽車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臺中市的汽車業者是在昭和16(1941)年3月1日設置「臺中市自動車共同販賣營業所」,而同年9月臺中州私營巴士與公營巴士合併。照片是以張清泉為代表者的「合資會社豐中商會」所經營的乘合自動車(公共汽車),行駛臺中、南屯間及沙鹿、梧棲間,並經營貨物自動車之疏運業務,其汽車隊實景。
日本人座轎渡過河床
日本人座轎渡過河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中部的開發比南北部都還遲,原因為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大肚溪及濁水溪等溪流多,每逢洪水氾濫,水流就改變河床。架橋困難,交通必須靠人徒步或架轎。此照片為大正9(1920)年所攝,日本人坐轎渡過河床的鏡頭。
豐源汽車客運公司臺中南站實景
豐源汽車客運公司臺中南站實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位於臺中火車站前中山路口的豐原汽車客運公司臺中南站實景,是在民國45年所攝,當時臺中市人口僅二十萬人左右。其中還可以看到排著擦皮鞋道具小椅子的商販,是現今難得一件的光景。
結婚迎娶車隊
結婚迎娶車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42(1953)年11月6日於成功路上,何大清迎娶林素卿時車隊的排場。
豐原汽車公司臺中南站汽車靠站
豐原汽車公司臺中南站汽車靠站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45年前後,豐原汽車公司臺中南站汽車靠站的照片。當時汽車配有司機負責駕駛之外,必有車掌(女服務員)負責旅客上下車和售票及車內的清潔。
二輪拖車利亞卡
二輪拖車利亞卡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一般農工家庭使用如照片中的二輪拖車「利亞卡」搬運東西,是相當普遍的事,這種拖車使用至民國50(1961)年以後,機器化的鐵牛增多,便逐漸消失。照片為父親拖著利亞卡載孩子去農田的情景。
三輪馬達貨車
三輪馬達貨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三輪馬達貨車,其出現漸漸取代了日治時期一般農工家庭使用的二輪拖車「利亞卡」,作為搬運東西的主要工具。
愛國婦人會臺中州支部會員活動
愛國婦人會臺中州支部會員活動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昭和11(1936)年2月26日,日本軍人發動226事件之後,翌昭和12(1937)年7月7日發動盧溝橋事變,同年9月10日在臺灣總督府設置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各州廳設支部,實施皇民化運動之推進。臺灣愛國婦人會於1904年成立,配合戰爭前線的後勤服務,1942年與國防婦人會整併為大日本婦人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