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72個藏品
呼喚之歌
呼喚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口簧琴演奏
口簧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五簧口琴獨奏
五簧口琴獨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呂炳川:《台灣山胞的音樂-布農/邵族/魯凱/泰雅》(中國民俗音樂專輯,第十輯)(吳榮順收藏)
口琴合奏
口琴合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呂炳川:《台灣山胞的音樂-布農/邵族/魯凱/泰雅》(中國民俗音樂專輯,第十輯)(吳榮順收藏)
找老男人的歌
找老男人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我喜歡誰(三)
我喜歡誰(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我喜歡誰(二)
我喜歡誰(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要改嫁的歌
要改嫁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借工歌(二)
借工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跳舞歌(八)
跳舞歌(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從toruwan出來的歌
從toruwan出來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Temu Nawi 的歌(二)
Temu Nawi 的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戀愛歌
戀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跳舞歌組曲
跳舞歌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文建會22年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複音歌樂-行為與美學」南部落演出DVD(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泰雅歌舞會
泰雅歌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台灣原住民紀實系列:泰雅族之歌》,1993(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聖詩—真主上帝造天地
聖詩—真主上帝造天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傳統詞曲
ayan(父子對唱)
ayan(父子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聖詩—在我救主榮光面前
聖詩—在我救主榮光面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苦命歌(同十二月令歌曲調)
苦命歌(同十二月令歌曲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潘英嬌女士稱這首歌謠為「苦命歌」,曲調仍然是以長工歌相同的旋律來演唱。歌詞只有四句,是在訴說過去噶哈巫族人生活的窮困及父母管教子女的嚴苛,看看當時的小孩頭上只戴著一頂斗笠,身上穿的是一席破衣衫,可能是做錯事了,手上端著一碗飯卻不敢吃,深怕家中的父母嚴厲的責備。
思親曲
思親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思親曲」曲調一如前面兩首歌謠一般,都用同一個旋律來演唱,歌詞也只四句成為「一葩」。歌詞在敘述一位噶哈巫族人來到後山,看見平時與母親一起種植的「蕃石榴」已結實累累,但如今斯人已去,看不到老母親的身影,於是老淚縱橫,自嘆老母是往那裡去了呢?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ayan只是將噶哈巫族ayan的曲調進行模式演唱出來,至於歌詞完全是以ayan來演唱,不無真實意義。
相褒歌
相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相褒歌是阿雙婆婆年輕時,經由工作的當中學會了這首歌。從歌詞的結構,我們知道過去這種相褒歌是以男女對唱的方式來演唱,但現在僅剩阿雙婆婆自己能演唱。歌詞內容相當自由,但絕不脫離男女之間逞口舌之快、逞口舌之能的相互對嘴。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潘阿水演唱的ayan,也像前一首一樣學自同一人,但因歌詞已忘,只能不斷的以ayan來唱。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前面三位賽德克婦女在演唱了傳統歌謠之後,又接著演奏口簧琴。從演奏的動作上可以看出,左、右兩邊的婦女所演奏的是四簧口琴,因為她們在演奏的時候,需要不斷的轉動琴台形成不同的彈奏角度以奏出不同的音高;另一位居中的婦女,因為沒有轉動琴台的現象,所以演奏的一定是單簧口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