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91個藏品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行政大樓入口處。 牆壁有「國際影片有限公司 製片廠奠基紀念 沙榮峰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十日」的紀念石碑。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正在興建的「孝」棚、「仁」棚外觀。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正在興建的行政大樓外觀。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正在施工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行政大樓辦公室。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行政大樓。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忠」攝影棚。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倉庫。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行政大樓會議室,牆壁四周掛著聯邦群星的個人照。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行政大樓及「國際製片廠」招牌。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的外搭景。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忠」攝影棚。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林鐵硯、涂鐘松、游甲生、何基明、何玉華、陳姿伃、賴天賜,於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重聚。 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於1990年9月22日、11月9日分別在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及位於台中的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舉辦「華興片廠」座談會。 台北座談會出席人員
《夕陽西下》外景工作照
《夕陽西下》外景工作照
林贊庭
陽明(右)與日本女星在沖繩那霸市的沙灘上拍攝外景。左1是導演林福地。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陳忠信(獲獎)
陳忠信(獲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陳忠信以《少女的祈禱》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鼎獎的「最佳攝影獎」。 手握的即是金鼎獎獎盃。 台灣日報主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頒獎典禮暨影星大會於民國54年(1965)6月22日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由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上台致詞勗勉並頒發獎。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