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7個藏品
夏琴心
夏琴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夏琴心在台語女星中,曾經紅過一陣子,一度還跨海到香港拍片,交了一陣好運。但後來漸趨平淡,由主角而退居配角,並且由影壇轉到歌壇,慢慢地終於在銀河中沈寂消失了。
黃宗迅
黃宗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宗迅,1920年出生於湖北。曾經在陜西擔任過西北晨報以及通訊日報的校對、記者、助理編輯,移居台灣之後,從事過「華北新聞」地方版編輯,也曾參與舞台劇演出。1950,初登大銀幕,參與演出農教電影公司電影《惡夢初醒》。之後陸續拍攝《皆大歡喜》、《風塵劫》等片。
《路》導演用分段表
《路》導演用分段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路》導演用配音分段表,以中影的筆記本書寫。 每一段有註明配音的演員姓名,紅字是導演李行的標註。
《街頭巷尾》中影來函
《街頭巷尾》中影來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6月7日中央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函給自立電影公司,關於租場地設備及人員拍攝《街頭巷尾》一事,檢附租場攝片彙總結帳單,要求支費用。 總經理龔弘。
文英
文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英本名黃錦涼,日治時代名英子,1936年出生於台北。她家裡有九個兄弟姊妹,從小就是別人的養女,為了擔負家計,十七歲就加入黑貓歌舞團,正式展開演藝生涯,十九歲時嫁給演員方龍,方龍為她取藝名為「文英」。
李影
李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影,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於中國河南。中學畢業後,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陜西支團部的歌詠隊話劇隊,後轉入中華劇藝社演戲。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參加演出《蝴蝶夢》、《天羅地網》。1948年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
曹健
曹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曹健,本名曹治藩,1922年9月8日出生於北京。因在家中排行第六,影視圈內尊稱為「曹六爺」。在中學時期就對戲劇癡迷,升入高中後,便與校友同組話劇社,1942年,加入「影星話劇團」成為職業演員,在「大明英烈傳」中飾演劉伯溫一角,更堅定了日後以演員作為終生職業之決心。
阿匹婆
阿匹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阿匹婆,本名林呂有,1918年8月20日出生於桃園大溪,隨後舉家搬遷至台中。自小個性外向,相當不適應於當時嚴厲管教的日本學校教育,備受父母疼愛的阿匹婆,因此中斷學業。16歲跨海到大陸經商,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她從廈門輾轉搭船回台灣,這才結束她的經商生涯。
傅碧輝
傅碧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傅碧輝,1924年生於中國江西。民國三十年左右,在家鄉江西景德鎮受到流亡學生街頭表演吸引,因此與表演結緣,『夜之歌』是傅碧輝正式第一次的街頭演出。最初開始演戲,傅碧輝演三八反派,後來因為『蛻變』劇中孔錄事之妻的演員無法演出,要她接演這個角色,於是她經常夜裡到空屋練習,當時的隊長誇讚她以後有出息。
郭夜人
郭夜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郭夜人,1906年9月2日出生於台北市,本名郭德發,父親是迪化街批發雜糧的商家。就讀成淵中學時,郭夜人就時常去永樂座和港町(今之貴德街)的茶行聽蔣渭水演講或是看戲,開始對新劇產生極大興趣,也因此認識了歐劍窗。1938年加入歐劍窗主持的「鐘鳴新劇俱樂部」。
李行
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市。1948年遷台,進入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就讀,在校期間即經常參與校外職業劇團與電影演出。
吳飛劍
吳飛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中人,北京大學肄業。1956年從影,曾經任場務、劇務、沖印、搭景、攝影助理、製片等工作,1964年起開始執導台語片,作品多是喜劇或是文藝片,1970年加入中國電視公司,擔任台語連續劇編劇及戲劇指導。
張清清
張清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清清,本名張清雪,1947年出生於台北。1963年演出處女作《義犬救子》,1964年考入邵羅輝的天祥影業公司,此後,陸續拍了數以百計的台語片。
《吾土吾民》媒體採訪照
《吾土吾民》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右起:崔福生(飾朱安奎)、王引(飾杜興漢)、導演李行、傅碧輝(飾李母)。 後排右起:秦漢(飾李月亭)、林鳳嬌(飾杜湘靈)、鄧光榮(飾朱友賓)、曹健(飾木村大佐)、陳鴻烈(飾韓士欽)。 由馬氏影業公司出品,李行執導的抗日電影《吾土吾民》,1974年10月開拍,1975年8月在台上映。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韓國外景,拍攝隊長車子故障場景,導演李行(右5)站在攝影機後方指導崔福生(左1)等人。 講述鍾理和與妻子鍾台妹生平故事的《原鄉人》,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1980年8月在台灣上映。
《彩雲飛》現場合影
《彩雲飛》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行、-、鄧光榮、-、甄珍、-、傅碧輝、-、、-。 1973年上映,由李行執導、改編瓊瑤小說的電影《彩雲飛》借用葉公超位於天母的宅邸拍攝。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等待正式拍攝的休息時間。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養鴨人家》場景平面圖
《養鴨人家》場景平面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養鴨人家》藝術指導鄒志良繪製,戲中林家、賴家的平面圖,翻拍照。 以中央電影公司布景平面圖專用稿紙繪製,右側有導演李行的簽名。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樂譜,紅字塗改應是李行所做的註記。 演唱:崔苔菁/作詞:孫儀/作曲:湯尼/歌詞: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在中影攝影棚搭景拍攝颱風夜鴨寮淹水場景,使用大型風扇製造強風。工作人員穿著雨衣,在人造雨及水池中進行拍攝。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是根據鄭豐喜自傳小說改編,1978年7月在台上映,創下該年度國片賣座紀錄,並囊括第15屆金馬獎六項大獎。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外景拍攝,導演李行(中坐,抱小孩者)看秦漢(左1,飾鍾理和)對戲。 講述鍾理和與妻子鍾台妹生平故事的《原鄉人》,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1980年8月在台灣上映。
《風從那裡來》現場工作照
《風從那裡來》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泥地打架景,左起:歐威、柯俊雄聽導演李行講解。 受西部片啟發的《風從那裡來》由李行執導、台聯影業有限公司出品,1972年8月在台上映。
《喜怒哀樂》〈哀〉現場工作照
《喜怒哀樂》〈哀〉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 由新國聯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白景瑞、胡金銓、李行、李翰祥各別以喜怒哀樂為主題,組成四段傳奇故事。李行執導的《哀》,1969年5月在中影士林廠開拍,全片於1970年8月在台上映。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甄珍(左)、導演李行。 《心有千千結》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改編自瓊瑤小說,1973年10月在台灣上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