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4個藏品
中研院天文所十週年慶
中研院天文所十週年慶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十週年慶於2003年12月10日在臺灣大學凝態科學與物理學館二樓大廳舉辦,由徐遐生院士、天文所主任郭新博士、袁旂特聘研究員、賀曾樸博士共同主持。
天文所天文數學館開工
天文所天文數學館開工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與臺灣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興建天文數學館,於2005年11月24日舉辦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
天文所成立四週年誌慶茶會
天文所成立四週年誌慶茶會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成立四週年誌慶茶會於1997年舉辦,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及吳大猷前院長均出席參加。
天文所主任交接
天文所主任交接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主任於2003年交接,由賀曾樸博士交棒給郭新博士,交接典禮由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擔任監交人。
天文所同仁郊遊活動
天文所同仁郊遊活動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同仁於1997年舉辦郊遊活動。
天文所同仁郊遊活動
天文所同仁郊遊活動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同仁於2003年舉辦郊遊活動。
天文所同仁
天文所同仁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中研院天文所同仁於2007年合影留念。
發展天文學門十年規畫書提要草案
發展天文學門十年規畫書提要草案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海內外專家學者於1991年組成了天文規畫委員會,針對我國發展天文研究進行為期十年的全面長期規畫,包含建立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及參與國際合作等等。規劃書建議分別由中央研究院設立「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及由國科會支持,設立國家天文臺,促進國內各大學的天文研究發展。
以數值模擬程式模擬拱星盤形成過程中的密度分佈
以數值模擬程式模擬拱星盤形成過程中的密度分佈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天文學家以專精於磁流體力學的ZeusTW函式庫,模擬拱星盤形成。 由於即將形成恆星的分子雲核帶有磁場,所以在形成恆星的過程中,磁場將會增強並將阻止中央的氣體旋轉,結果使得拱星盤難以形成。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於1991年3月在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65位參加者中約20位為臺灣天文學者,40多位是歐美天文學家,在這張照片中留下身影的包括以黑洞研究知名的Roger Blandford教授,目前仍活躍於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團隊,專長為紅外光天文研究的 Marcia Rieke 和
FEIC的團隊成員
FEIC的團隊成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ALMA東亞接收機前段整合測試中心(FEIC)的團隊成員於2008年,將FEIC製造的第一臺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接收機前段次系統,運送到智利交付驗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