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509個藏品
《浪花》現場工作照
《浪花》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皇冠文化創辦人平鑫濤、原著作家瓊瑤至拍攝現場探班,右為導演李行。 《浪花》由香港馬氏影業公司出品、李行執導,改編自瓊瑤小說,1976年10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導演(左)和歐威(右,飾裴剛)一起看劇本。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早安台北》現場合影
《早安台北》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前起:李烈、伍克定、張德順(場務)、李行(導演)、鍾鎮濤、林鳳嬌、歐弟、江明、舒蘭英(服裝)、曹建、錢璐、傅碧輝、郎雄、崔福生、韓甦等與工作人員在台北劍潭山的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之紀念碑前合影。 《早安台北》由李行執導、侯孝賢編劇,1979年8月公開上映。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站在攝影機右側的是導演李行、中影總經理龔弘,右後方應是演員唐寶雲。 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NC,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有著「中影」的字樣。 《養鴨人家》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8月至南投草屯拍攝農業展覽會的畫面,1964年12月上映。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用餐時間,右起鄧光榮(飾俞慕槐)、甄珍(飾楊羽裳)、製片陳汝霖、李行導演、─。 根據瓊瑤的小說改編,李行執導,由馬氏影業(香港)公司出品的《海鷗飛處》,於1974年6月在台上映。
《風從那裡來》工作照
《風從那裡來》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威扛著唐寶雲,吳松(右1)在一旁。 受西部片啟發攝製而成的《風從那裡來》,李行執導,由台聯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8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左起導演李行(下跪者)、攝影指導賴成英、演員葛香亭(飾牢頭)。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路》現場探班合影
《路》現場探班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四弟李子繼、大哥李子弋、導演李行。 講述父子關係的《路》,由李行執導、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967年12月在台上映。
《秋決》工作照
《秋決》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酒館跳舞的舞者。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路》記者會
《路》記者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公司在《路》的外搭景現場舉辦記者會。 講述父子關係的《路》,由李行執導、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967年1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右)俯撐在燈具後,右手邊為攝影機及攝影指導賴成英。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農作物混作/間作
農作物混作/間作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部落早期傳統農耕,透過玉米與芋頭、豆類等高低莖作物混作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益達最大化,同時確保糧食供應安全。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受訪者-部落前婦女會長蘇秀麗(Tavaray)及巴樂絲女士
鳥害防制
鳥害防制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從小米抽穗開始至成熟採收期間,為鳥類危害嚴重時期,也是族人最辛苦的時候,傳統利用各種方式如紙老鷹、亮片帶、炮竹及鐵罐等視覺及聽覺干擾方式來驅趕小鳥。
農作物混作/間作
農作物混作/間作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部落早期傳統農耕,透過玉米與芋頭、豆類等高低莖作物混作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益達最大化,同時確保糧食供應安全。
糯米飯
糯米飯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米
小米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砌石
砌石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砌石
砌石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砌石
砌石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Cinavu(吉拿富)
Cinavu(吉拿富)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在以前小米是不能隨便拿出來吃的,因為祭典和結婚喜慶都要使用小米,小米絕不能缺席,怕要用的時候沒有小米,所以會很珍惜重視的使用,小米對魯凱族來說是尊貴的食物,如果有重要的貴賓或是家人從遠地來訪與回家,父母親就會煮Cinavu(吉拿富)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心意,以及用崇敬的食物招待來訪貴賓的心意通常是包成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族人手製竹筒酒杯來盛裝祭儀用之小米酒
五節芒
五節芒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祭祀用-除穢避邪
大葉田香
大葉田香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