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652個藏品
骨珠
骨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魚錐骨製成,圓形,中央有一穿孔,可能作為墜飾。
底部
底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容器底部,凹底,器表飾以交錯之壓印細繩紋。
細繩紋陶片
細繩紋陶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腹片,器表飾以壓印細繩紋。
細繩紋陶片
細繩紋陶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腹片,器表飾以壓印細繩紋。
龜甲卜辭殘片
龜甲卜辭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龜甲卜辭殘片
龜甲卜辭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帶卜辭龜腹甲
帶卜辭龜腹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小口陶瓶
小口陶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小口瓶殘件,上半身殘失。灰胎,素燒未施釉。拉坯製成。外器面平坦,但近底處器身呈不規則狀,平底。該類製品經常發現於沈船,一般認為主要功能是貯藏容器,用來儲水或裝酒等。目前發現主要產地包括福建磁灶窯等窯址,年代為宋代。
灰藍釉碗
灰藍釉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碗,唇緣微內斂,帶圈足,底部中心外凸,施釉不到底,瓷胎施淡灰綠色釉/淡灰藍釉,底部碗心有一環刮釉露胎痕跡(澀圈)。
黃棕釉碗
黃棕釉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碗,帶圈足,底部中心外凸,薄胎,器底見轆轤輪修痕,器壁施淡黃色釉/淡棕色釉,施釉不到底,內表上一層不同於胎土色澤的附著物,不勻多氣泡。底部中央有一環刮釉露胎痕(澀圈)。
灰藍釉瓷碗殘件
灰藍釉瓷碗殘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碗,唇緣削平,帶圈足,施釉不到底,瓷胎施淡灰綠色釉/淡灰藍釉,底部碗心有一環刮釉露胎痕跡(澀圈)。
灰藍釉瓷碗殘件
灰藍釉瓷碗殘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碗,唇緣削尖,帶圈足,施釉不到底,瓷胎施淡灰綠色釉/淡灰藍釉,底部碗心有一環刮釉露胎痕跡(澀圈)。
瓷碗
瓷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碗,口緣略外翻,帶圈足,施釉不到底,瓷胎施白色釉/暗黃色釉,底部碗心有一環刮釉露胎痕跡(澀圈)。
茶青色釉盤
茶青色釉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敞口殘盤,唇緣直上,瓷胎施橄欖色綠釉,器裡內壁飾菊瓣紋,環狀排列。
黑釉茶碗
黑釉茶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直口,斜腹,帶圈足。灰胎。器壁內外施罩褐釉,外器壁施釉不及底。可見輪修痕。
青瓷碗
青瓷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龍泉青瓷碗,殘存底部,白胎,器表外部飾以蓮瓣紋,足底未施釉。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暗紅褐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外侈,唇緣微內斂,圓唇,口緣內側與頸折相接處修出一夾角,使口緣剖面呈三角形,器表敷泥,素面,口緣外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暗紅褐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外侈,唇緣向上,尖唇,口緣內側與頸折相接處修出一夾角,使口緣剖面呈三角形,器表敷泥,素面,口緣外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角轉後外侈,唇緣直上,尖圓唇,口緣內側與頸折相接處修出一夾角,使口緣剖面呈三角形,器表敷泥,口緣內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略外侈,尖圓唇,器表敷泥,頸折以下飾以細繩紋,口緣內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暗紅褐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外侈,圓唇,器表敷泥,頸折以下飾以細繩紋,口緣內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灰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斜直向上,尖圓唇,器表敷泥,口緣內表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灰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弧轉後斜直向上,尖圓唇,器表敷泥,口緣外表及頸折內表皆可見修整痕。
罐口
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暗紅褐色細砂陶罐形器口緣,於頸折角轉後外侈,器表敷泥,頸折以下飾以細繩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