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218個藏品
陳榮貴 於歌劇Il Trovatore飾演Conte di Luna
陳榮貴 於歌劇Il Trovatore飾演Conte di Luna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榮貴 於歌劇Rigoletto飾演Rigoletto
陳榮貴 於歌劇Rigoletto飾演Rigolett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祈禱小米豐收歌
祈禱小米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許常惠 於亞洲作曲家聯盟在馬尼拉召開年會情景
許常惠 於亞洲作曲家聯盟在馬尼拉召開年會情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5年,亞洲作曲家聯盟在馬尼拉召開年會,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及夫人伊美黛設宴款待。左起:許常惠、入野義郎、總統及夫人、卡西拉格、林聲翕、鍋島吉朗。
鄧昌國 慶祝二姐金婚時合照
鄧昌國 慶祝二姐金婚時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1年5月慶祝二姐金婚,前排右起為三哥昌明、二姐夫、二姐淑媛、二哥健中、林家翹;後排右二起為鄧昌國、琳達、五弟妹、五弟昌黎、二嫂、林家翹夫人梁守瀛。
武松打虎(二)
武松打虎(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武松打虎(一)
武松打虎(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沈錦堂 芭蕾劇樂《虎姑婆》樂譜手稿
沈錦堂 芭蕾劇樂《虎姑婆》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共三面,分別為第一、二、三樂章的第一頁(原稿的第 1、第 15 和第 27 頁)。
李抱忱《請相信我》(Believe me, Dear)
李抱忱《請相信我》(Believe me, Dear)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請相信我》(Believe me, Dear)是李博士為「音樂風」節目寫的第一首「每月新歌」。1953年他將元朝女詩人管道昇的《我儂詞》意譯為英文,1971年再將歌詞譯為中文,除保留管夫人原詞五十八字外,又自編了五十六字,全詞共長一百一十四字,譜成獨唱曲。此歌即為日後風行海內外的《你儂我儂》。
蔡繼琨受邀參加臺灣光復受降典禮之請帖
蔡繼琨受邀參加臺灣光復受降典禮之請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與藤田梓合照
鄧昌國與藤田梓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四簧口琴(二)
四簧口琴(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只在賽德克族被使用,泰雅本族則無此種口琴。一般都用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吹奏樂音以傳達彼此的愛意。這段錄音共有七段不同的情境,就如同敘事曲一般,分別描述出不同的心情。每段都有不同的音型曲調及節奏、速度的不同變化。
戀歌
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回憶古老的歌
回憶古老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青年男女聚會時所唱的歌謠,他們利用這個機會一起聊天,並且一起回憶過去祖先們留下的歌謠。歌詞的內容是即興的,因人而異。但是每段即興歌詞之後,都會附加一段固定而無意義的副歌。
二簧口琴
二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二簧的音高一定是大二度音程關係(例如:mi和re),但是也有因簧片的年久失修,音高的準確度亦有所差異。像這首錄音,兩簧的音高分別是降mi和re,相差只有半音而已。
騎著毛驢去趕集
騎著毛驢去趕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用木琴表現出新疆維吾爾族少女詼諧輕快的情緒,一路歡樂地輕揚皮鞭趕著毛驢去市集,把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表現無遺。
史惟亮與省主席謝東閔及張大勝合影
史惟亮與省主席謝東閔及張大勝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史惟亮於省交任內與省主席謝東閔及張大勝先生共同討論音樂演出的想法和理念。左為省主席謝東閔,右為張大勝。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力行村新望洋部落石賴玉居女士所唱的「歡聚歌」,其曲調和唱法與瑞岩部落的「應答歌」完全相同,只是主題不同。原來的一領唱一答唱的演唱方式,也改由一人獨立完成。
日升日落之歌
日升日落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整首「日升日落之歌」是以一個基本的樂句為主體,三段不同的歌詞反覆了三次,但每次一反覆其基本曲調一定產生某些程度上的改變。歌詞的意含相當深邃,是泰雅族人向太陽宣示「您昇起來了,我們得開始工作。您下山了,我們也勤奮工作了一整天,我們要回去了。」
macumine之歌
macumine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是在歌頌一對無法成為美眷的泰雅男女,在macumine山附近的天池殉情頌歌。曲調是由兩句型的樂句所組成,歌詞也僅一句「ketun ketun macumine」。
失戀歌(一)
失戀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失戀歌」,曲調僅由三個樂句所形成,歌詞是在描述一個年輕的泰雅男孩batu’,因為不敢所愛慕的女孩表白其情愛,等到她走了才自怨自哀。
換工歌
換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石賴玉居女士所演唱的「換工歌」,唱得非常自由,幾乎都以似說似唱的方式來進行,曲調也只用了泰雅族人耆老慣用的三音組織「mi、sol、la」為曲調核心。但其歌詞的內容是以呼喚工作的同伴,一起來上工,一起來煮東西,一起回部落等語為主。
織布歌
織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以「織布」為題的「織布歌」,曲調仍然是以泰雅的「朋友相聚歌」,或賽德克的「換工歌」為基本旋律。整首樂曲就好像是泰雅婦女向我們訴說,我們泰雅族人是怎麼樣來織布,其過程一五一十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跳舞歌(二)
跳舞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跳舞歌,其曲調基本上是由六句型的樂句組成的歌謠,而每個拍子都使用附點音符,是其節奏上最大的特點,每個樂句都是以六個音符,外加一拍休止為基本結構。其歌詞是相當即興式的,本曲是以讚美婦女的廚藝及織布技藝為主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