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433個藏品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一枚矩形貝片連成,貝片大小大致相同,長約4.2cm寬約1.7cm厚約0.3cm兩側各有二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接合處有三小串玻璃珠,其中二串同在一邊者為藍色珠,單獨一串為藍,黑色之玻璃珠,近接合處兩側之貝片四塊均破損。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12枚大小相同的長方形貝片連串成之頭飾,長約4.4cm寬1.8cm片兩側各有二小孔相通,以便穿繩。頭飾繫成環狀,已有二貝片折斷,另一貝片僅遺一半,頭飾末端相繫處串有藍黑玻璃珠各二粒。11枚長方形貝片,藍黑玻璃珠無。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一枚矩形貝片連成,貝片大小大致相同,長約4.2cm,寬約1.8cm,厚約0.3cm。兩側各有二小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接頭處有四小串藍,黑色之玻璃珠。最近接頭處之一塊貝片已斷裂。
女用背簍
女用背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簍為籐製,為四分方格編底,透孔六角形編身,夾條紮縫法修緣。簍底四周及簍身四角以粗籐緊固。簍一面的中下方,及其相對一面的二條粗籐上分紮一籐環一麻繩二端穿過這三個籐環與斜紋剩篾倒插編的籐帶相接,成為背帶。簍口呈橢圓形。
鋁管口笛
鋁管口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鋁管兩端加套膠管制成,鋁管漆成紅褐色,上有六孔‧兩端套住之膠管一長一短,長的一端有二個孔洞,上雕飾菱形圖飾,短的一端上亦雕有同樣圖飾。
大魚筌
大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底為斜紋編法的小籃,方形。魚筌之外簍為絞織編法,其外側另加以籐條緊繫之,修緣為加篾紮編法。魚筌之內簍,長34.0cm,剩篾10.0cm,筌身為絞織法,底緣為8字形修緣法,口緣下層為夾條縫紮法,上層為加篾紮邊法。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成,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有琴帶,一端呈U形。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較簧槽略小的鐵製琴簧,置於其中,簧根用鐵絲及竹片紮在琴柄一端上。器名為弧形單鐵簧口琴。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抱船姿態的陶(泥)偶。雅美(達悟)族的陶(泥)偶是族人在製作陶器時,利用剩餘的陶土捏塑燒製而成。取材自日常的人物姿態(如跳舞、祭儀)、動物(如羊、豬),玩賞自娛或作為孩子的玩具。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色布為料,已繡剪裁。無領無扣,領口,兩袖,左右裾,前襟,後背,均有菱形之繡花紋,花紋邊緣綴有小鐵泡及小斜鏈裝飾。花紋顏色有黃紅綠三色。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黑布製成,腰下裙上打摺長6.5cm,分三段,每段邊緣有彩色小珠五排,每二段之間有盤蛇花紋,沿腰下以小珠穿成鋸齒狀及條紋狀。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煙斗面部刻有人面像,二眼凹入,額上釘有九個白圓金屬,二眼及嘴,以及煙斗口部邊緣也都釘有金屬。 管為銅及白色金屬製成,中段有一部份為彈簧金屬,下面繫一練子連帶一金屬針。
木梳
木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長約十公分的木梳,總共有24根梳齒,梳身上浮雕著21個小人面,五官均詳細,並裝飾著波浪,圓形,和羽狀的花紋.握把的地方由六個較大的人面組成,人面呈橢圓形,以挖空方式呈現下巴較瘦長的感覺.梳身完整,顏色均勻而有潤澤感.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之柄有花紋,其紋為繡彫,在柄兩邊成波浪紋,似代表蛇狀,柄頂端刻一人面像,匙稍呈橢圓形,匙尖端有2cm寬為平的木匙全部漆紅。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各面接鄰的地方都刻有繩文。正面上為四個並列人頭,其下為二大蜷蛇文。人頭、蛇文都是圖案化線彫。全部塗紅彩,只有人頭與蛇文之間的青天白日徽的浮彫的彫痕缺紅彩,所以可能是後來加彫的。人頭的雙眼和蜷蛇文中心飾用銅帽釘。兩側面的文樣是相同的線彫人像。
雙人形柄連杯
雙人形柄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二柄都各浮刻一人像,一人像左手放於前裙,右手放胸前。另一人像二手放左右兩側,似做立正狀,此人像刻有留海及長辮子拖在背後。二杯聯接的柄上,刻一條二頭蛇,柄二側各有浮刻三人頭,額上各刻有三個三角形。
阿美族巫師專用袋
阿美族巫師專用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巫師袋是現今里漏部落巫師儀式期間巫師必背的袋子,跟一般豐年祭期間背的情人袋不同,僅巫師專用一般人不敢使用,怕有kawas(靈)附著。主要放儀式用器具、所分得的祭品與生薑株。
葉形簇箭
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刃部末端有對倒鉤,頸部有繩子紮緊,腳斷面呈四方形,頸部插在竹幹內,竹幹長四節多,竹幹末端有扣。
葉形簇箭
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刃部呈三角形,鏃腳寬而狹,頸部插入竹幹內,幹頭有繩子紮繫,竹幹有五節,用黑漆漆過,竹幹末端有扣。
箭袋
箭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獸皮環繞於一圓木塊上,再以鐵絲穿縫其邊,上寬下窄,獸皮為袋,圓木為底,並留35公分鐵線繫於其袋口縫合處為其提帶。
額頭飾
額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長54.0cm之銅鍊,上掛十五枚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孔。一角繫於銅鍊上,兩側兩角各繫一小正方形之銅鈴,銅鈴為球形,底部有一長形小口,小銅片光滑,大銅片上角有突出之葉形花紋。
石刀
石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標刀之頭部及刃部皆磨得薄而利,以便易於割斷樹皮,刀鋒刃砍鈍時,立即可在砥石上再磨鋒利。這種刀身巨大而又沈重的目的,是砍樹皮時可比較省力地將韌性很強的樹皮纖維砍斷。
石槌
石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槌的材料多取自於河岸邊石卵,形狀多呈扁形的鵝卵石,通常以重量適當,拿動方便,敲打樹皮時不致過重打斷纖維的原則下選取卵石,磨成石槌。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