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40個藏品
鏤空巴紋護手
鏤空巴紋護手
東京國立博物館
鐵材樸素的質感是日本的鐔(護手)之重要看點,本作品完美融合了富於現代感的花紋。
小袖
小袖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江戶時代後期武士階層的女性穿用的小袖。圖案的設計靈感源自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
紅型染衣裳 黃木棉地菊牡丹雲尾長鳥花紋
紅型染衣裳 黃木棉地菊牡丹雲尾長鳥花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
長尾藍鵲圖案象徵著王族。但此件作品的型染技法略顯生疏,可能是舞蹈者的服飾。
萬延大判
萬延大判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九世紀製造的大判不論形狀或重量都變小,反映出幕府財政轉向衰落的現實。
白梅圖護手
白梅圖護手
東京國立博物館
單衣
單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武家女性的夏季衣裝。海邊青松、水面月影、岸上散落的烏帽子與狩衣等紋樣,皆取材于謠曲《松風》。
獅子舞木雕根付
獅子舞木雕根付
東京國立博物館
線刻水分三神鏡像
線刻水分三神鏡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鏡像上以線條刻畫了三尊神像,這三位神明是在奈良縣吉野地區廣受信仰的幼兒守護神。
蘆屋楓流水雞圖真形釜
蘆屋楓流水雞圖真形釜
九州國立博物館
大釜的繰口較高,帶獅子頭環耳。與兩只動感十足的雞一起表現的流水和在沙洲上飄蕩的楓葉,不禁會令人想起百人一首和歌「ちはやぶる 神代も聞かず 竜田川 からくれなゐに 水くくるとは」, 本品的愛稱是「龍田川」,以紅葉名勝聞名。
太刀〈鍛造者 來國光〉
太刀〈鍛造者 來國光〉
九州國立博物館
山城國是與備前國、相模國等齊名的日本刀盛產地之一,因湧現出眾多名工巧匠而聞名。其作品風格是,刀身端正優美,使用小板目中被稱為梨子地肌的生鐵,並以小沸出來的直刃為基調。在這些能工巧匠中,來派是一個從鐮倉時代中期活躍到南北朝時代的流派,其刀工集體世世代代只用一個「來」字為姓。
鎏金銅灌佛盤
鎏金銅灌佛盤
東京國立博物館
金銅灌佛盤是在四月八日舉行的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灌佛會上,用甘茶澆灌小型誕生佛像時用來盛載小佛像的器具。
玻璃珠
玻璃珠
東京國立博物館
三人官女
三人官女
東京國立博物館
樫鳥絛威鎧(複製品)
樫鳥絛威鎧(複製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
樫鳥絛威鎧為愛知縣猿投神社所藏神寶。此仿製品忠實地再現了其製作當初的鮮豔色彩。
雞琺瑯鞘形印籠
雞琺瑯鞘形印籠
東京國立博物館
中啟 金地彩繪桐鳳凰圖案
中啟 金地彩繪桐鳳凰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土制面打模具
土制面打模具
東京國立博物館
童子和犬蒔繪印籠
童子和犬蒔繪印籠
東京國立博物館
扁平鈕式銅鐸
扁平鈕式銅鐸
東京國立博物館
裝飾於器身的眼睛、人面等圖案,稱為「邪視紋」,用於驅除災禍。
天冠
天冠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仁王胴具足
仁王胴具足
東京國立博物館
振袖 淡紅平絹地薊菊模樣
振袖 淡紅平絹地薊菊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