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350個藏品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枚方貝塊連串而成,全長44.6cm。大小不一。最小4.1cmX4.1cmX0.6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靠外側之二孔穿以麻繩,其中3片已脫落。
女胸兜
女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塊方形白色棉布為底,四邊往內反摺0.5公分,並以白線車縫之,在上緣一角裁去4公分,使呈平行,而為5公分角形的胸兜,另以一橘色棉布縫於胸兜的上半段,寬14公分,其上施以織帶、綢布及蕾絲邊。
男綁褲
男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用二寬36.8cm藍布拼縫成,以紅草黃橙及白藍方格布密縫於其上,僅褲上緣露出藍布。褲花邊對稱,由外向內,分別為白,藍方格布,紅,橙黃,紅布縱走拼縫成,中間橙布最寬有12.5cm。腰由上自下以藍,紅,黃,橙,紅諸色布橫走拼縫成。有白色腰帶與四條腿帶。
白布繡花女長衣
白布繡花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白布製,已剪裁,二側開衩為漢式,無領帶袖,右衽,五處著鈕釦。袖端裱帶卷雲與花朵的黑花邊,領周緄黑布,構成白色卷雲狀。
藍色繡花男上衣
藍色繡花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二側下端開下衩,無領帶袖,二鈕釦為漢式,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形成右衽,衣二側、襟、衽布、背面中線、袖背、袖端、頸周均裱白底黑色幾何文布,頸周緣裱幾何花邊,衽布圖案為紅、黃、綠、白諸色幾何文。
黑色繡花男上衣
黑色繡花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四處有帶盤花形的鈕釦,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形成左衽,襟上有幾何花紋,衣兩側下端開叉處,繡樹枝狀的花樣。
法索
法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索亦可稱為法鞭、法繩、淨鞭或鞭,是道教法壇所使用的法器。相傳宋朝時有千年蛇妖危害地方,後被收服為金鞭聖者,輔佐法主公驅逐邪魔,是故法索的前端刻成蛇狀,而後端有麻繩,法師施法時,用力揮動即可發出聲響,用以驅魔除煞。
佩刀
佩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包括禮用長衣、丁字褲、籐帽、煙草皮袋、佩刀等。 此套為泰雅族男頭目服飾(分類號 30528~30532 為一套共5件)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包括禮用女上衣、女裙、胸兜、披肩、頭飾帶(一)、頭飾帶(二)、綁腿布、珠鍊等,分類號 30520~30527為一套。
長方貝塊項飾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項飾以十八枚長方貝片穿成,項飾中間之七塊體積約2.5cmX2.0cmX0.4cm為較大之七塊,貝片兩側各有二洞,另有十一塊體積2.5cmX1.5cmX0.2cm。其二側各貝片約有七個洞,全項飾共繫有二條細麻繩。
方貝項飾(帶貝珠)
方貝項飾(帶貝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六條線串成的小珠項飾,兩端並在一起變成一條,為紅絨線。珠的最外端為白色小珠,第二段為黑色小珠,第三段為白色小珠。中間有方形小貝共十三。
貝珠項飾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塊貝片長約1.0-2.0cm、寬2.5cm。各片橫穿五孔以針引一長麻繩串以細小的圓貝珠,共五串,在項飾末端一節串黃金色玻璃珠或白貝珠,中夾以黃的玻璃珠。
貝珠項飾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項飾為九塊長方形貝與並排的貝珠串成五條,貝珠相隔成九段。全長85.5cm貝寬2.8cm貝長1.4cm在第六段的串成小珠條,五條末並排,無規則的相交一起第七段中間二條相交。貝珠中有一些是黑色,方貝塊面光滑,反面中間有一橢圓凹陷。
長條貝額飾
長條貝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條貝額飾共有9塊,每塊貝長3.5cm、寬1.3cm。貝塊上有小紅點或長線條,兩端各有9.0cm長之線絨線穗子。
口琴(單簧帶筒)
口琴(單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身為竹片製成,末端凸出,反面呈凹狀。琴筒為放琴上用,亦為竹製,琴兩端有小繩繫住。
竹口琴(單簧)
竹口琴(單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單簧,已無簧片。
口琴(雙簧)
口琴(雙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筒內有單簧及雙簧口琴各一,以竹片為琴身,表面稍凸出,裡面稍凹入。簧槽呈不規則形,挖空。簧為銅質,呈三角形。底部固定,頂懸空,兩端各繫以小細線。
有腳青銅鈴
有腳青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鈴三枚 1. 長3.2cm、寬1.2cm。黑色,上端腰部有一圈圈之方格。 2. 長4.3cm、寬1.6cm。黃色,兩腳不對稱,大小不一,一腳破損。 3. 長4.0cm、寬1.7cm。白色,光滑,各銅鈴之腳向兩側慢慢張開。頂端上有銅環,以便麻繩穿過。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撞鈴三個,以麻繩穿成一串,中間一個較大,長5.0cm、寬1.8cm。兩旁的兩個等大,長4.0cm、寬1.5cm。撞鈴之腳向兩側分開,愈分距離愈大,腳愈到末端愈瘦小。撞鈴之頂端有一突出之圓圈,以便麻繩穿過。
青銅圓鈴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銅圓鈴四枚 a‧a&b 兩枚僅剩半個。 c‧周長9.5cm。下端破損,只剩下大半個,兩面有突出條紋,如人面狀。 d‧周長7.2cm。下端破裂,光滑,紋很不明顯。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共有三束青銅撞鈴(共15枚),繫於一粗繩上。每束有五枚鈴,以麻繩繫之,繩上套有長4.0cm之細竹管,撞鈴上部為方格紋,領左右兩端有兩圓突起。
耳飾(一對)
耳飾(一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是梯形貝,中間有一脊,在狹的一頭穿了二圈黑珠,串成四條,然後穿過小方貝,長0.5cm、寬0.8cm,在上邊成一圈黑珠。梯形貝反面凹一點。此藏品耳飾有一對。
陀螺
陀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玩具。泰雅語:Tcira(童年玩具)(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一段長14.0cm圍13.0cm之木頭,二端削尖,距尖端1.1cm處有一溝,繫一麻繩,麻繩飾端長145.0cm。
魚籠
魚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魚籠,底及身為方格編法,底到7.5cm高處一行是斜紋編法頸部口為柳條編法,提耳為8字形編邊法,修緣為夾條縫紮法,兩側由底到7.5cm高呈三角形,然後一直呈扁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