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09個藏品
呂泉生回憶在靜修女中教音樂時的手稿
呂泉生回憶在靜修女中教音樂時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泉生手稿,回憶他在靜修女中教音樂時的盛況。
郭芝苑給本書作者吳玲宜的信函
郭芝苑給本書作者吳玲宜的信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郭芝苑給本書作者吳玲宜的信函。
郭芝苑 《八月十五夜》手稿
郭芝苑 《八月十五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八月十五夜》手稿。
張福興創作音樂手稿《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歌》
張福興創作音樂手稿《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8
張福興創作音樂手稿《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歌》。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蕭而化手稿
蕭而化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手稿。
韋翰章給筆者的親筆函,矚轉交《野草閒雲》詞託李抱忱博士譜曲
韋翰章給筆者的親筆函,矚轉交《野草閒雲》詞託李抱忱博士譜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韋翰章給筆者的親筆函,矚轉交《野草閒雲》詞託李博士譜曲。這位「野草詞人」「和」李博士《閒雲歌》,做成這首自度腔。他曾作詞、黃自作曲,兩人合譜中國第一齣清唱劇《長恨歌》、最早的抗戰歌曲《抗敵歌》、《旗正飄飄》,藝術歌曲《思鄉》、《春思曲》等。
李抱忱 女兒樸虹全家的聖誕信
李抱忱 女兒樸虹全家的聖誕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女兒樸虹全家的聖誕信。青出於藍勝於藍,這封信的編輯較之老爺當年的成品,流露更多團圓的溫馨。大兒子明曦全家福(上)、二兒子明昊全家福(中),老爸蔡維崙、依舊亮麗的老媽樸虹(下)。
李抱忱博士親筆手稿
李抱忱博士親筆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8
寄筆者親筆手稿。1968年5月9日,「音樂風」節目製作黃自逝世三十週年的特別節目,李博士寄來了「紀念老學長黃今吾先生」的特別談話,並附上親筆手稿。
李抱忱 爸爸的聖誕信
李抱忱 爸爸的聖誕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爸爸的聖誕信,取第二頁。這一年的聖誕信,未付全家的照片,有女兒樸虹貼的聖誕標,兒子樸辰舔郵票。這是李博士1968年給筆者的中文聖誕信,他總會手寫幾個字,既可連繫個別事情,也顯得親切。
孫毓芹對家國的情感:七十五年雙十節留感
孫毓芹對家國的情感:七十五年雙十節留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孫毓芹對家國的情感:七十五年雙十節留感「家國匆匆又一年,老衰無力恨時艱。欄干斜倚閑情緒,目送征鴻入遠天。」。
莊本立工整字體的手稿
莊本立工整字體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工整字體的手稿。
莊本立的英文簽名
莊本立的英文簽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的英文簽名。
莊本立 第十五次「研古與創新」音樂會題詩
莊本立 第十五次「研古與創新」音樂會題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第十五次「研古與創新」音樂會題詩。
張繼高寫給報社同事的便箋
張繼高寫給報社同事的便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寫給報社同事的便箋:「沿街叫斷賣花聲,大街小街前後行,不是有人聽不見,只是關情不關情。抄明朝一詩僧句。漢之、美智關情。」。
音樂家鄧昌國和張繼高討論音樂事宜的信札之一
音樂家鄧昌國和張繼高討論音樂事宜的信札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音樂家鄧昌國和張繼高討論音樂事宜的信札。
雜誌停刊後,張繼高的自省便箋
雜誌停刊後,張繼高的自省便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雜誌停刊後,張繼高的自省便箋:「『美新』停後自審、自諗、自況:恢弘不足,勤讀有餘,甘於守拙,安於小成。」。
王沛綸手稿
王沛綸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王沛綸手稿。
陳慶松所收藏之苗栗「巧聖團」手抄本
陳慶松所收藏之苗栗「巧聖團」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所收藏之苗栗「巧聖團」手抄本。
吳漪曼父親吳伯超《兒童歌曲集》手稿封面
吳漪曼父親吳伯超《兒童歌曲集》手稿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8年,吳伯超《兒童歌曲集》手稿封面。
邱火榮 海內外劇場的演出證
邱火榮 海內外劇場的演出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隨手保存的海內外劇場的演出證,紀錄了邱火榮豐富的舞臺歲月。
潘皇龍 《陰陽上去》基本結構設計草圖
潘皇龍 《陰陽上去》基本結構設計草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譜例十九:《陰陽上去》基本結構設計草圖。
潘皇龍 《東南西北》音列與樂器音域使用設計草圖
潘皇龍 《東南西北》音列與樂器音域使用設計草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譜例二十:《東南西北》音列與樂器音域使用設計草圖。
潘皇龍 《物境、情境、意境》草稿
潘皇龍 《物境、情境、意境》草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譜例十七:《物境、情境、意境》草稿展現作曲家對擊樂部分的思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