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山蒔繪讀書台
典藏者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件用來攤放書籍的閱書架,沿襲了日本傳統閱書架的形式,由斜板、細長的支柱和底座組成。底座的抽屜可以用來盛放書籍。
此閱書架整體為木制,表面塗有黑漆,並採用塗撒金銀粉的蒔繪技法加以裝飾。蒔繪部分描繪的是,被櫻花遍野的群山懷抱其中的鄉村的風光。櫻花在日本自古以來便備受喜愛,奈良的吉野山更是一處賞櫻勝地。吉野山與櫻花之間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約一千年前。無論是和歌或小說故事等文學作品、繪畫或工藝品等藝術作品,還是能劇或歌舞伎等戲劇作品中都經常出現「吉野的櫻花」。
這件作品中的蒔繪主要採用了將金粉隆高的「高蒔繪」技法,水流部分等則以銀粉加以表現。而且隨處可見散落的金屬箔片,如櫻花就有一部分是採用切割成花瓣形狀的金箔進行了表現。作品中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蒔繪技法,表現規整,紋絲不亂,充分體現了十八世紀蒔繪的技法和表現均已極為洗練與精緻的特色。
這件作品背後還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小故事。一八七三年,這件閱書架在奧地利維也納萬國博覽會中參展,博覽會結束後的次年三月二十四日,將展品運回日本的法國船隻尼爾號在靜岡縣伊豆半島海面遭遇海難,眾多展品就此沉入海中。十八個月後,展品終於被打撈上岸,而這件作品依然保存完整。這件閱書架讓全世界再次意識到漆是一種十分結實的樹脂,並參加了次年的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
此閱書架整體為木制,表面塗有黑漆,並採用塗撒金銀粉的蒔繪技法加以裝飾。蒔繪部分描繪的是,被櫻花遍野的群山懷抱其中的鄉村的風光。櫻花在日本自古以來便備受喜愛,奈良的吉野山更是一處賞櫻勝地。吉野山與櫻花之間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約一千年前。無論是和歌或小說故事等文學作品、繪畫或工藝品等藝術作品,還是能劇或歌舞伎等戲劇作品中都經常出現「吉野的櫻花」。
這件作品中的蒔繪主要採用了將金粉隆高的「高蒔繪」技法,水流部分等則以銀粉加以表現。而且隨處可見散落的金屬箔片,如櫻花就有一部分是採用切割成花瓣形狀的金箔進行了表現。作品中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蒔繪技法,表現規整,紋絲不亂,充分體現了十八世紀蒔繪的技法和表現均已極為洗練與精緻的特色。
這件作品背後還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小故事。一八七三年,這件閱書架在奧地利維也納萬國博覽會中參展,博覽會結束後的次年三月二十四日,將展品運回日本的法國船隻尼爾號在靜岡縣伊豆半島海面遭遇海難,眾多展品就此沉入海中。十八個月後,展品終於被打撈上岸,而這件作品依然保存完整。這件閱書架讓全世界再次意識到漆是一種十分結實的樹脂,並參加了次年的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