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彩蝦紋碟
作者
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小碟以石膏壓模製成胎體,敞口圓唇,淺弧腹,圈足,胎體色米黃帶灰,通體施釉,釉色透明乳白,盤底有製造商方形朱印「共益」,為戰後臺灣大量生產的食器。盤心蝦紋輪廓以印模圖案蓋印上色釉,再以手繪加彩點描眼部與塗色背部,釉上彩經使用容易剝落色料,蝦盤上的長鬚可見脫彩現象。「蝦紋」常見於臺灣早期盤碟裝飾,餐桌上有魚有蝦,象徵富裕,此外,蝦的腰呈鎧形,而又能自由彎曲,並有很大的跳動力,所以寓意時來運轉與順利。這類描繪身體彎曲,蝦足前張,長鬚向後仰的蝦圖又叫「彎彎順」,是盤碟上蝦紋的標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