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artlebens Verlag〈福爾摩沙圖〉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福爾摩沙圖〉(Formosa),比例尺一百四十萬分一,德文地圖,收錄於Geographische Rundschau XVII,出版商為奧地利維也納的A. Hartlebens Verlag。
繪製範圍為臺灣、澎湖及附屬島嶼。功能分類為政區圖。底圖為行政區,紅線區分6塊縣區,並列表給予編號1-6,分別為1.噶瑪蘭廳,2.淡水縣,3.彰化縣,4.嘉義縣,5.臺灣縣。6.鳳山縣,彰化縣與嘉義縣的劃分頗怪異。六縣廳以外的後山,標示為獨立的原住民區域(Unabhängigen Ureinwohner)。其他內容包含主要城市、鐵路、道路、河川等。有經緯線,地圖方向指北。
本圖未載出版時間,但政區劃分的邊界的描繪方法和名稱注記,頗近似1884年FranzRitter von Le Monnier所繪製的同名德文地圖(館藏號2010.018.0039)。本圖行政區劃分實仍是1876年以前的格局(淡水縣為1876年成立,但此圖淡、新未分治),圖上臺灣府卻在臺中(1887以後的狀況)。圖上也有鐵路線,已經開到臺灣府(臺中),按清末臺灣鐵路線只完成基隆至新竹段而已,可見本圖內容資訊呈現多重錯亂的情況。
繪製範圍為臺灣、澎湖及附屬島嶼。功能分類為政區圖。底圖為行政區,紅線區分6塊縣區,並列表給予編號1-6,分別為1.噶瑪蘭廳,2.淡水縣,3.彰化縣,4.嘉義縣,5.臺灣縣。6.鳳山縣,彰化縣與嘉義縣的劃分頗怪異。六縣廳以外的後山,標示為獨立的原住民區域(Unabhängigen Ureinwohner)。其他內容包含主要城市、鐵路、道路、河川等。有經緯線,地圖方向指北。
本圖未載出版時間,但政區劃分的邊界的描繪方法和名稱注記,頗近似1884年FranzRitter von Le Monnier所繪製的同名德文地圖(館藏號2010.018.0039)。本圖行政區劃分實仍是1876年以前的格局(淡水縣為1876年成立,但此圖淡、新未分治),圖上臺灣府卻在臺中(1887以後的狀況)。圖上也有鐵路線,已經開到臺灣府(臺中),按清末臺灣鐵路線只完成基隆至新竹段而已,可見本圖內容資訊呈現多重錯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