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威廉牧師

吳威廉牧師

作者
王柳鋐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吳威廉牧師(博士)(Dr. William Gauld,1861-1923),1861年2月25日出生於加拿大倫敦市西敏鎮(Westminster, London, Ontaria)。1880年因聽到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第一次返國述職時有關臺灣宣教的演講而深受感動,便立志成為海外宣教師。因此,當他從諾克斯神學院(Knox College)畢業之後,便向加拿大海外宣教委員會申請成為海外宣教師。隨後於1892年奉加拿大母會派任,前來臺灣協助馬偕宣教,該年10月22日夜間抵達淡水。吳威廉為人隨和謙遜,做事認真且毅力驚人,在臺灣宣教事業的發展上,也有勘比馬偕的卓越貢獻。吳牧師抵台的第二年,即面臨馬偕第二次返國述職;因此,他必須擔起經營60間教會2000多位信徒、牛津學堂、女學堂、偕醫館等宣教事業的責任。期間臺灣又因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教會遭逢日本接收統治的乙末戰爭之巨大衝擊;但動盪局勢下,更顯得吳牧師的領導才能。1899年5月吳牧師獲假返國,不過因馬偕的病情而又被召喚回臺灣,回台不久後,馬偕病逝,吳牧師便接下北臺灣的宣教事業。有別於馬偕個人魅力的經營領導風格,吳威廉在馬偕過世後,將長老教會「地方堂會」、「中會(presbytery)」與「大會 (synod)」的組織決策系統導入臺灣。1904年成立「臺北長老中會」,1905年組成「北部教士會」(Mission Council),後又與南部英國長老教會溝通,成立了「臺灣長老教大會」,奠定了臺灣教會系統性運作宣教事業的基礎。除了教會經營的卓越貢獻外,吳威廉的建築專業也令人稱許。1892年抵台後,教會建築設計的重任大部分落在吳威廉的身上。從文獻資料考證包括馬偕墓(1901)、姑娘樓(1906)、牧師樓(1909)、以及北投教會、大稻埕教會等多所教會禮拜堂、臺北神學院(1918)、馬偕紀念醫院等建築,都為吳威廉所設計主導。有別於馬偕世代的建築,吳威廉規畫的建築營造技術洗鍊,大體呈現英屬亞洲殖民地的風格,為教會建築帶來新的面貌。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吳威廉牧師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吳威廉牧師(博士)(Dr. William Gauld,1861-1923),1861年2月25日出生於加拿大倫敦市西敏鎮(Westminster, London, Ontaria)。1880年因聽到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第一次返國述職時有關臺灣宣教的演講而深受感動,便立志成為海外宣教師。因此,當他從諾克斯神學院(Knox College)畢業之後,便向加拿大海外宣教委員會申請成為海外宣教師。隨後於1892年奉加拿大母會派任,前來臺灣協助馬偕宣教,該年10月22日夜間抵達淡水。吳威廉為人隨和謙遜,做事認真且毅力驚人,在臺灣宣教事業的發展上,也有勘比馬偕的卓越貢獻。吳牧師抵台的第二年,即面臨馬偕第二次返國述職;因此,他必須擔起經營60間教會2000多位信徒、牛津學堂、女學堂、偕醫館等宣教事業的責任。期間臺灣又因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教會遭逢日本接收統治的乙末戰爭之巨大衝擊;但動盪局勢下,更顯得吳牧師的領導才能。1899年5月吳牧師獲假返國,不過因馬偕的病情而又被召喚回臺灣,回台不久後,馬偕病逝,吳牧師便接下北臺灣的宣教事業。有別於馬偕個人魅力的經營領導風格,吳威廉在馬偕過世後,將長老教會「地方堂會」、「中會(presbytery)」與「大會 (synod)」的組織決策系統導入臺灣。1904年成立「臺北長老中會」,1905年組成「北部教士會」(Mission Council),後又與南部英國長老教會溝通,成立了「臺灣長老教大會」,奠定了臺灣教會系統性運作宣教事業的基礎。除了教會經營的卓越貢獻外,吳威廉的建築專業也令人稱許。1892年抵台後,教會建築設計的重任大部分落在吳威廉的身上。從文獻資料考證包括馬偕墓(1901)、姑娘樓(1906)、牧師樓(1909)、以及北投教會、大稻埕教會等多所教會禮拜堂、臺北神學院(1918)、馬偕紀念醫院等建築,都為吳威廉所設計主導。有別於馬偕世代的建築,吳威廉規畫的建築營造技術洗鍊,大體呈現英屬亞洲殖民地的風格,為教會建築帶來新的面貌。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蘇文魁,《受馬偕感召來台的吳威廉牧師》

徵引書目: 

陳穎禎,《吳威廉與教會建築》

徵引書目: 

李乾朗《淡水馬偕墓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第三章第一節》

作者
資料撰寫: 
王柳鋐
貢獻者
審訂: 
王榮昌
相關人物: 
識別碼
AUP00019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