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福榮

嚴福榮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作曲家|
嚴福榮,1959年出生於香港,高中畢業後原有意前往美國留學的嚴福榮,因緣際會地來到臺灣,就讀東吳大學音樂系作曲組,師事戴洪軒老師。畢業後返回香港,1987至1993年間赴英國威爾斯大學深造,跟隨William Mathias與Jeffrey Lewis學習作曲,1988年獲碩士學位,1993年獲音樂哲學博士,同年獲聘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作品陸續發表於香港,歐美及臺灣各地,包括管絃樂、室內樂、獨奏、音樂劇以及合唱作品。曾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中華民國協會理事,以及亞洲作曲家聯盟(ACL)中華民國總會理事。目前為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除了作曲之外,嚴福榮亦致力於學術研究與寫作,是國內以作曲家的身份同時從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代表之一,著重於東方作曲家之作曲理論研究,並朝向建立東北亞研究中心的理想邁進。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嚴福榮
其他名稱
英文名: 

YIM Fuk-Wing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作曲家|
嚴福榮,1959年出生於香港,高中畢業後原有意前往美國留學的嚴福榮,因緣際會地來到臺灣,就讀東吳大學音樂系作曲組,師事戴洪軒老師。畢業後返回香港,1987至1993年間赴英國威爾斯大學深造,跟隨William Mathias與Jeffrey Lewis學習作曲,1988年獲碩士學位,1993年獲音樂哲學博士,同年獲聘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作品陸續發表於香港,歐美及臺灣各地,包括管絃樂、室內樂、獨奏、音樂劇以及合唱作品。曾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中華民國協會理事,以及亞洲作曲家聯盟(ACL)中華民國總會理事。目前為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除了作曲之外,嚴福榮亦致力於學術研究與寫作,是國內以作曲家的身份同時從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代表之一,著重於東方作曲家之作曲理論研究,並朝向建立東北亞研究中心的理想邁進。

YIM Fuk-Wing, born in 1959 in Hong Kong, originally intended to study abroad in the USA but eventually came to Taiwan by incidents, studying composition from Dai Hong-xuan at Department of Music of Soochow University. He went back to Hong Kong upon graduation and then went for advanced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Wales in 1987-1993, during which he learned composition from William Mathias and Jeffrey Lewis. Yim got his Master’s degree in 1988 and PhD in Music in 1993, and in the same year he was invited to teach at Department of Music, Soochow University. His musical works, including winds and strings music, chamber music, solo music, musicals, and choral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urope and America as well as Taiwan. Yim had served on the boards of ISCM Taiwan Chapter and ACL Taiwan Chapter, and currently is full-time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Music, Soochow University. Besides musical composition, Yim is also dedicated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writing, making him one good example of Taiwan composers also actively engaged in academic research. Yim’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ories employed by oriental composers, with the vision of establishing a research center in North-east Asia.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1986年/《喃》香港青年音樂家西樂作曲 第二獎

生平: 

香港.臺灣.英國
嚴福榮1959年出生於香港,從小即進入培正學校就讀,這是一所頗具傳統,包含幼稚園至高中由浸信會所創辦的完全學校。上午的活動有靈修會與唱詩歌,在這樣一個氛圍中,不僅讓他領受了音樂的培養基礎,也開啟積極學習的動力。先是學習古典與西班牙吉他,在學校管樂隊中吹奏Baritone,也曾學習長笛、小提琴、口琴,而當時身為流行樂團成員的哥哥留置在家裡的一套爵士鼓,也是嚴福榮熱中碰觸的樂器。但他也逐漸體認到從純粹的演奏當中,比較不能找到對音樂所期待、更具深度的理解,於是開始轉攻理論,曾受教於當時正由大陸轉往香港發展的盧亮輝老師,以及甫由德國學成歸來的周永泰老師。

高中畢業後原有意前往美國留學的嚴福榮,因緣際會地來到臺灣,就讀東吳大學音樂系作曲組,師事戴洪軒老師。畢業後返回香港,1987至1993年間曾任教於清華書院音樂系、浸會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香港理工學院(大學)、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等,擔任音樂教授課程,也曾任香港浸信會聖樂部副部長。期間並赴英國威爾斯大學深造,跟隨William Mathias與Jeffrey Lewis學習作曲,1988獲碩士學位,1933獲音樂哲學博士,同年獲聘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作品陸續發表於香港、歐美及臺灣各地,包括管絃樂、室內樂、獨奏、音樂劇以及合唱作品。曾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中華民國協會理事,以及亞洲作曲家聯盟(ACL)中華民國總會理事。目前為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嚴福榮大部分的作品為委託創作,例如為「春秋樂集」音樂會而作的《深際之幻象》、為長笛演奏家葛麗清(Christine Gustafson)於美國所舉辦之國際長笛協會(National Flute Association)2005年長笛週年大會而作的《獨白二》、為「香港音樂新環境九一」而作的合唱曲《聲聲慢》、為臺北室內合唱團而作的《陽關三疊》、《水調歌頭》和《采桑子》,以及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而作的音樂劇《艷陽天》等。

視覺藝術中的東方美學轉化為音樂
嚴福榮是國內以作曲家的身份同時從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代表之一,將範圍鎖定在韓、日等東北亞作曲家的作品研究,讓他對於東方音樂該有的型態與風格有著更多的思索與心得。另一方面,他對視覺藝術亦有所偏好與研究,無論於靜態的雕塑、書法、繪畫,或者動態的舞蹈,都可成為作曲的靈感,並曾發表相關文論《音樂創作探索:從視覺刺激的角度探究音樂的思維與體驗》。因此,總體而言,其作品常為學術研究轉化為音樂的表達,帶有視覺藝術中的東方美學與哲學思維。以合唱曲《聲聲慢》為例,很顯然已經超脫德國藝術歌曲的形式,宛若參商二星聚散不定,嚴福榮以「王不見王」的思維處理聲樂與鋼琴伴奏的呈現。音樂傳達的理念是「留白」,留白不表示沒有聲音,是一種意境、一種空間,也是一種層次感。室內樂《深際之幻象》與《延續》也用了不少留白與空間的概念。嚴福榮認為相對於西方美學理論中的「滿」,東方美學,尤其是水墨畫,其「實」的部分往往不多,卻能發揮整個畫面上的整體性與聚焦,因此用有限的元素給予音樂極致的表現,成為他嚮往的挑戰。

合唱曲《水調歌頭》試圖強化音色的表現,曲中最大的特色是鋼琴部分,它已跳脫傳統伴奏的角色與音響,伴奏者甚至不再端坐在鋼琴前,代之以拍、撥內部琴絃的演奏方式營造新穎的音色效果;合唱部分則嘗試以常規演唱、呼喊聲、仿京劇韻白、快速的滑音等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來展現。《獨白三》(單簧管獨奏)是從陰陽的哲學觀投射到音樂的表現。《獨白二》(長笛獨奏)立基於東方傳統美學中「涵」的概念,特別重視聲音的本質,將焦點集中在無窮的「音色」變化。

研究亞洲音樂.推廣臺灣音樂
除了作曲之外,嚴福榮同時致力於學術研究與寫作,歷年來重要的著作如〈馬水龍《竇娥冤》音樂語境之探究〉、〈音響空間多元化的思維:盧炎大提琴獨奏曲《歌》的探究〉、〈從尹伊桑《五首鋼琴小品》來看西方文化下的創作道路〉、〈從尹伊桑《練習曲》之表述來看尋根文化中的傳統與創新〉、〈從尹伊桑主幹音技法的探索來看亞洲作曲家在西方文化下的尋根〉等。他特別著重於東方作曲家之作曲理論研究,並朝向建立東北亞研究中心的理想邁進。

有感於國人作品演出與出版的不易,嚴福榮也投身推廣臺灣音樂創作,而事實上,他很早就在「十方樂集」徐伯年老師的支持下,與楊聰賢、洪崇焜老師共同推動「十方論壇」,以學術的角度探討國人當代作品 。2011年與馬定一老師一起,發起以東吳音樂系作曲組系友會為成員的「雙溪樂集」,嚴福榮擔任團長,以發表國人新作品為理念。2013年,他首創《雙溪樂刊》,以作曲理論角度來探討當代國人作品,為臺灣現代音樂創作發展留下歷史性紀錄。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9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香港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10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