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收購稻穀情形

洋行收購稻穀情形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馬偕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早期農民將收割的稻穀送到洋人糧食商那邊,由他們來收購,照片為稻穀秤重量的情形。
清朝乾隆時期,漢人陸續入臺拓墾,乾隆末葉,平原地區大致完成,中北部多以水稻為主,且漳泉及福州地區缺米嚴重,因此常直接出口米至福建換手作製品,道光年間,噶瑪蘭大致開墾完成,又開烏石港為正口,與福州五虎門對渡,以米為貿易對象,開港之後,洋商紛紛來臺進行貿易,除了糖、樟腦、茶等,米也是出口對象,因此有許多洋行直接與當地農民購買,或與臺灣郊行合作,請他們代購,取得雙贏局面。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洋行收購稻穀情形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早期農民將收割的稻穀送到洋人糧食商那邊,由他們來收購,照片為稻穀秤重量的情形。
清朝乾隆時期,漢人陸續入臺拓墾,乾隆末葉,平原地區大致完成,中北部多以水稻為主,且漳泉及福州地區缺米嚴重,因此常直接出口米至福建換手作製品,道光年間,噶瑪蘭大致開墾完成,又開烏石港為正口,與福州五虎門對渡,以米為貿易對象,開港之後,洋商紛紛來臺進行貿易,除了糖、樟腦、茶等,米也是出口對象,因此有許多洋行直接與當地農民購買,或與臺灣郊行合作,請他們代購,取得雙贏局面。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愛在馬偕:馬偕博士影像紀念輯》

語文: 

中文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作者: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識別碼
AUP000352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