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芹

孫毓芹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古琴家|
孫毓芹,古琴家;1915 年出生於河北,1990 年逝世於臺北。少年時即喜好文學、音樂、繪畫藝術及武術等,十五歲左右開始真正接觸音樂,學習笛、簫、二胡、月琴等樂器。1939年,開始與田疇先生學琴。1948年,到臺灣後,開始自製古琴,成為能彈琴又能製琴的全能古琴家,曾獲第一屆中國民族藝術薪傳獎和中華民國第一屆民族藝師,對古琴音樂藝術發展的影響深遠。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孫毓芹
其他名稱
英文名: 

SUN Yu-Qin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古琴家|
孫毓芹,古琴家;1915 年出生於河北,1990 年逝世於臺北。少年時即喜好文學、音樂、繪畫藝術及武術等,十五歲左右開始真正接觸音樂,學習笛、簫、二胡、月琴等樂器。1939年,開始與田疇先生學琴。1948年,到臺灣後,開始自製古琴,成為能彈琴又能製琴的全能古琴家,曾獲第一屆中國民族藝術薪傳獎和中華民國第一屆民族藝師,對古琴音樂藝術發展的影響深遠。

SUN Yu-Qin was born in Hebei in 1915. He was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music, painting and martial arts as a child, and it was not until the age of 15 that Sun actually started learning music, learning how to play the dizi, xiao, erhu, and yueqin. He started studying how to play various instruments with Tian, Chou in 1939. After coming to Taiwan in 1948, he started making guqin, and was able to both make instruments and play them. He was awarded the Chinese Arts Award and the Chinese Artist Award. Sun was very influential in guqin music. He died in Taipei in 1990.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陳雯。《孫毓芹:此生祇為雅琴來》。台灣音樂館. 資深音樂家叢書。第27冊。宜蘭:傳藝中心,2003。|ISBN 957-01-5297-4

獲獎: 

1985年/第一屆中國民族藝術薪傳獎

獲獎: 

1989年/第一屆民族藝師

生平: 

笙管笛簫獨鍾琴
1915年7月19日出生於河北省,祖父開墾務農,經濟堪稱富裕,晚輩多有書香氣息。受家學影響,孫毓芹年少時即喜好文學、音樂、繪畫及武術。先是就讀村北小學,繼而就讀韓承高小,畢業後考入縣城裡著名的車軸山中學。約15歲時,正式接觸音樂,學習笛、簫、二胡、月琴等樂器。1939年,開始向田疇先生學琴,此後發覺古琴音韻雅,無出其右者,其他樂器則令人感到無趣,因而獨鍾古琴。他學琴的時間長達三年,雖不算長,但卻深刻影響其個人氣質與性格。1942年,自北京中國學院畢業後,奉父母之命結婚,育有一子,不久後即從軍。1948年,部隊半夜開拔匆匆離開駐地唐山,後又移至臺灣,與家人自此別後沒能再相見。

斲琴修琴技藝深
孫毓芹到臺灣後因故無法拿到琴,便自己用簡單工具製作出相當簡陋的琴,直到退伍才買到一把新琴,但音質不佳,於是嘗試按《與古齋琴譜》所述的造琴法理論制琴。孫毓芹在臺最初十幾年皆用自製琴,甚至將自己的琴讓給那些想學琴,卻買不到琴的人。孫毓芹為了製琴,耗費極大心血分析研究古籍所述內容,並親自試驗和改進,終而能將幾近絕傳的製琴工藝繼續留承下去;有時為了特殊需求,還會自己發明設計工具來因應,從不斷的試驗中累積經驗,成了能彈琴又能製琴的全能琴家。另有四位弟子向孫毓芹學斲琴技術,爾後他們的製琴工藝技術,更貢獻在不同時期與地點,間接地促進古琴音樂藝術發展,使臺灣琴人受益良多。

修禪習佛禪入琴
1959年,因緣際會認識禪宗大師南懷瑾,兩人常一起討論佛學、儒學、哲學等,並在南老師的引薦下,得以拜章志蓀為師。後者是早期重要的古琴、易學大師,他認為古琴是文人修身養性的藝術;此外,孫毓芹本身學禪,因此從其日常言行舉止乃至音樂藝術思想,可見儒、道、禪的精神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份。1973年,古琴大師章志蓀辭世時,更由他繼承衣缽,繼續傳承琴和琴譜。

古琴藝術傳與承
1967年,梅庵派琴家吳宗漢來臺,國立藝專國樂科主任董榕森特別聘請前者在國樂科開設古琴課程,孫毓芹因此得以結識前者。1972年,吳宗漢移居美國,因此辭退藝專的教職,並薦舉孫毓芹接替他在國立藝專的古琴教學工作,孫毓芹的古琴授業生涯於焉展開。另外,孫毓芹的忘年之交唐健垣極度喜愛古琴,曾發願要整理古琴書譜以廣為流傳,兩人便常聚一室討論古琴藝術之發展。1975年,孫毓芹在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古琴;1982年,於臺灣國立藝術學院授課,推升古琴藝術在科班裡的傳承與發展,且在臺弟子相當多,對臺灣古琴藝術影響深遠。於1985年、1989年,先後獲「薪傳獎」及第一屆民族藝師稱號,屬國寶級人物。1990年4月14日,因病逝世於臺北,享年75歲。

孫毓芹逝世後,在學生們的努力及臺灣藝術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任吳瑞泉及校長淩嵩郎的支持下,成立「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古琴紀念室」,展館陳列了孫毓芹平時愛穿的長袍、茶壺、字畫、書籍、錄音資料、文物及他所使用的琴,在保存及傳承古琴文化上,意義斐然。

領域: 

傳統樂器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15.07.19
逝世時間: 
1990.04.14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河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逝世地點: 
臺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2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