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龍宮 熱鬧的深海生態系

航向龍宮 熱鬧的深海生態系

作者
廖運志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物理學家以二維平面描述三維宇宙,試圖理解複雜的時空關係;而倘若要生物學家尋找生態系的第三個維度,那麼或許一路指向地心的海洋勘可比擬。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在 4,000 公尺上下,至深更可達一萬公尺,而當水深超過 200 公尺陽光便無力可及,人們則將這裡以下的漆黑世界稱為深海,也敬畏它的廣袤稱其「內太空」。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面臨了水壓、低溫、無光等等挑戰,演化的巨輪在此帶出許多生活在陸地的我們難以想像的特徵,諸如能捕捉幽微光線的碩大朝天眼、在浩瀚空間裡增加獵食機會的長尖牙與闊嘴、具有溝通與誘捕功能的生物螢光、抵抗水壓的高含水量組織云云,無一不是這些「太空生物」適應環境的精彩演出。

在勒氏皇帶魚棲息的 200 到 1,000 公尺深的中層帶 (Mesopelagic zone) 海域,儘管日光至此已經幽微不堪光合作用,但卻有著出人意表的高度生命力。原因是棲息在這裡的生物衍生出垂直遷移的習性──浮游生物在夜間上浮到表層帶覓食,進而推動了整個食物鏈一同上升,在日間則又回到深水處潛伏。研究指出,中層帶魚類的生物量高達 100 億噸──遠高於舊有的估算。可知中層帶生物在表層覓食、在中層帶深處代謝與排遺的特性,帶動的物質運輸相當可觀,也成了深海生態系的營養基礎之一。

皇帶魚圖像繪圖者|徐維駿
深海生物照片拍攝者|廖運志
深海生態圖版編排者|徐維駿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航向龍宮 熱鬧的深海生態系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內容描述

物理學家以二維平面描述三維宇宙,試圖理解複雜的時空關係;而倘若要生物學家尋找生態系的第三個維度,那麼或許一路指向地心的海洋勘可比擬。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在 4,000 公尺上下,至深更可達一萬公尺,而當水深超過 200 公尺陽光便無力可及,人們則將這裡以下的漆黑世界稱為深海,也敬畏它的廣袤稱其「內太空」。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面臨了水壓、低溫、無光等等挑戰,演化的巨輪在此帶出許多生活在陸地的我們難以想像的特徵,諸如能捕捉幽微光線的碩大朝天眼、在浩瀚空間裡增加獵食機會的長尖牙與闊嘴、具有溝通與誘捕功能的生物螢光、抵抗水壓的高含水量組織云云,無一不是這些「太空生物」適應環境的精彩演出。

在勒氏皇帶魚棲息的 200 到 1,000 公尺深的中層帶 (Mesopelagic zone) 海域,儘管日光至此已經幽微不堪光合作用,但卻有著出人意表的高度生命力。原因是棲息在這裡的生物衍生出垂直遷移的習性──浮游生物在夜間上浮到表層帶覓食,進而推動了整個食物鏈一同上升,在日間則又回到深水處潛伏。研究指出,中層帶魚類的生物量高達 100 億噸──遠高於舊有的估算。可知中層帶生物在表層覓食、在中層帶深處代謝與排遺的特性,帶動的物質運輸相當可觀,也成了深海生態系的營養基礎之一。

皇帶魚圖像繪圖者|徐維駿
深海生物照片拍攝者|廖運志
深海生態圖版編排者|徐維駿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作者
拍攝: 
創建時間
出品時間: 
2018
貢獻者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識別碼
BRCM 9752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