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鐘

李金鐘

典藏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金鐘(1904-1974),彰化市子尾人,字少潛、振南。父來賓,母賴煌,排行次男。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畢業後,進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21年(大正10年)轉至中國發展,後又轉學至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留學期間關心臺灣時事,曾於1927年(昭和2年)8月短暫歸國,在彰化座戲院參加磺溪學生演講大會,因演講議題過於敏感常被迫中止。後來再次舉辦演講大會,他負責演講開場,賴通堯、林碧梧、連溫卿、蔡培火、侯朝宗、鄭明祿等人皆同臺演講,針對臺灣社會問題展開論戰。1930年(昭和3年)畢業後加入臺灣民眾黨。1929年(昭和4年)2月任職於臺灣民報社臺北本社編輯局,同年7月升任臺中支局長,1932年(昭和7年)4月又轉任高雄支局長,1934年(昭和9年)1月轉任基隆支局長。1935年(昭和10年)轉任學藝部長兼整理部勤務,但同年10月請辭。1936年(昭和11年)5月受邀前往中國天津庸報社任職,擔任新聞記者,後轉任該社北平支社長,報導中國華北事件。日本佔領北京後,任臨時政府統稅局阿片科科長,兩年後轉到汪精衛的國民政府服務。日治末期,改名為金重正義。戰後回臺,任職臺灣省合會儲蓄事業協會,並於1961年(民國50年)11月當選為該公司理事。
撰寫者:張毓哲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李金鐘
典藏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內容描述

李金鐘(1904-1974),彰化市子尾人,字少潛、振南。父來賓,母賴煌,排行次男。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畢業後,進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21年(大正10年)轉至中國發展,後又轉學至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留學期間關心臺灣時事,曾於1927年(昭和2年)8月短暫歸國,在彰化座戲院參加磺溪學生演講大會,因演講議題過於敏感常被迫中止。後來再次舉辦演講大會,他負責演講開場,賴通堯、林碧梧、連溫卿、蔡培火、侯朝宗、鄭明祿等人皆同臺演講,針對臺灣社會問題展開論戰。1930年(昭和3年)畢業後加入臺灣民眾黨。1929年(昭和4年)2月任職於臺灣民報社臺北本社編輯局,同年7月升任臺中支局長,1932年(昭和7年)4月又轉任高雄支局長,1934年(昭和9年)1月轉任基隆支局長。1935年(昭和10年)轉任學藝部長兼整理部勤務,但同年10月請辭。1936年(昭和11年)5月受邀前往中國天津庸報社任職,擔任新聞記者,後轉任該社北平支社長,報導中國華北事件。日本佔領北京後,任臨時政府統稅局阿片科科長,兩年後轉到汪精衛的國民政府服務。日治末期,改名為金重正義。戰後回臺,任職臺灣省合會儲蓄事業協會,並於1961年(民國50年)11月當選為該公司理事。
撰寫者:張毓哲

物件類別
人物
貢獻者
貢獻者: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