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偕醫館

滬尾偕醫館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滬尾偕醫館。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初抵臺灣,租屋,隨即為民眾義診看病,並聘用外商洋行駐淡水的西醫協助與傳授醫術。後得到美國底特律市馬偕船長(Captain Mackay)遺孀捐款紀念亡夫,1879年9月14日落成,命名為「滬尾偕醫館」,為臺灣北部最早的西醫院。1884年中法戰爭曾做為軍醫院,搶救不少清兵傷患。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淡水著名泥水師洪泉(泉仔師)所蓋,屋體為閩南式民宅,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拱型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因面臨海邊,地基抬高約1米,以防止濕氣上升,基礎外垣圍唭里岸石材,階梯採雙邊設計,內部有手術房、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醫療用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滬尾偕醫館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滬尾偕醫館。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初抵臺灣,租屋,隨即為民眾義診看病,並聘用外商洋行駐淡水的西醫協助與傳授醫術。後得到美國底特律市馬偕船長(Captain Mackay)遺孀捐款紀念亡夫,1879年9月14日落成,命名為「滬尾偕醫館」,為臺灣北部最早的西醫院。1884年中法戰爭曾做為軍醫院,搶救不少清兵傷患。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淡水著名泥水師洪泉(泉仔師)所蓋,屋體為閩南式民宅,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拱型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因面臨海邊,地基抬高約1米,以防止濕氣上升,基礎外垣圍唭里岸石材,階梯採雙邊設計,內部有手術房、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醫療用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許妝莊,《從偕醫館到馬偕紀念醫院——殖民地近代化中的醫療傳教(1880-1919)》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新北市 淡水區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相關人物: 
識別碼
AUP00005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