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在平

梁在平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箏樂家|
梁在平,箏樂家;1910 年 2 月 23 日出生於河北高陽,2000 年 6 月 28 日逝世。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與公關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有「臺灣古箏之父」之稱,曾在國際上掀起一陣古箏風潮,是中華箏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箏樂大師,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喻為「中國的德布西」。他所出版的《擬箏譜》,是中國史上第一本編著附指法之箏譜,對於初學古箏者很有幫助。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梁在平
其他名稱
稱號: 

臺灣古箏之父

英文名: 

LIANG Zai-Ping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箏樂家|
梁在平,箏樂家;1910 年 2 月 23 日出生於河北高陽,2000 年 6 月 28 日逝世。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與公關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有「臺灣古箏之父」之稱,曾在國際上掀起一陣古箏風潮,是中華箏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箏樂大師,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喻為「中國的德布西」。他所出版的《擬箏譜》,是中國史上第一本編著附指法之箏譜,對於初學古箏者很有幫助。

LIANG Zai-Ping was born in Gaoyang, Hebei in 1910. He was an international artist who was adept at music, Chinese calligraphy, photography, pain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He is often called “the father of the Chinese zither (guzheng).” He popularized the guzheng internationally and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ople in Chinese guzheng music. Liang is the greatest guzheng master of the 20th century. “TIME” magazine once called him the “Debussy of Chinese music.” His book for learning guzheng, “Imitating Guzheng Notation,” was the first book in China to ever put actual fingerings in scores for guzheng, which is extremely helpful for beginners. Liang passed away in 2000.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郭長揚。《梁在平:琴韻箏聲名滿天下》。台灣音樂館. 資深音樂家叢書。第4冊。宜蘭:傳藝中心,2002。|ISBN 957-01-2802-X

獲獎: 

1964年/教育部「文藝獎金」

獲獎: 

1992年/行政院「國家文化獎」

生平: 

家世與出路
1910年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在書香家庭中成長。父親梁仲理曾任東北大學及河北大學的法律系教授,也擔任過幾任縣長;母親韓淑英則出身自河北省高陽縣望族。梁在平的雙親從不對他疾聲厲色,故使他擁有溫雅性格。1924年,他考進北平四存中學,開始接觸古箏,由於本身熱愛彈奏琴箏等國樂器,再加上勤奮練習,終而成就了他的箏樂人生,無論演奏或創作上,皆能大放異彩。1939年,梁在平為解決演奏箏時沒有指法指引所帶來的困擾,再加上有感於不易尋得箏譜,他便集合多方參考及研究,編著成一冊《擬箏譜》出版。此堪稱中國史上第一本附指法之箏樂書籍,對初學古箏者有莫大助益,也是促成古箏在臺灣迅速普及的重要來由。

歐美箏路歷程
1945年赴美留學,在耶魯大學研讀交通專業,期間他常利用課餘時間至各地演奏,並舉辦和中國音樂相關的講演,成為第一位登上美國紐約「都夢」電視臺演出的箏樂家,也是第一位拍攝彩色有聲教育影片《中國古典音樂》的音樂家。1949年梁在平來臺,他將長久壓抑的心情寄望於琴箏,創作了許多曲目。這些作品皆帶有描繪現實情景之意象,獨樹「琴韻箏聲」的風格,如《憶故人》、《舒懷曲》等,並以《高山流水》為代表性傑作。1952年,他在日華文化協會安排下,訪問日本邦樂的首腦田邊尚雄先生及箏樂國手宮城道雄先生,這交流讓他得以深入認識箏樂,並進而影響其日後創作,作品《畫夢錄》的指法一例,顯然就是受到日本箏影響。1958年,他在出席世界第一屆公共關係大會及第三屆國際音樂教育會議之時,有機會順道參訪歐美各城市,此即為其首度歐洲箏樂行。

開啟國樂新頁
梁在平的音樂成就名揚中外,所締造的許多佳績,為中華箏樂帶來崇高聲望。1953年,他與高子銘、何名忠等人成立「中華國樂會」,梁在平擔任該會理事長共十三屆,推展國樂長達25年之久。當時,這個社團是我國唯一的民族音樂組織,也是第一個提倡及發揚傳統音樂的全國性社團,1974年他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奏,1978年在美國林肯中心演出,這在國樂演奏家來說,堪稱創舉。此外,他更利用兩百多場音樂會演出,達成國際文化交流目的;每有機會,即宣揚中國民族樂器,可謂稱職的推廣中國音樂文化大使。

琴韻箏曲創新聲
梁在平是第一位大量寫作箏曲的音樂家,他除了繼承傳統,更推陳出新,是藝術革新派。他在創作專輯《梁在平的箏路歷程》中,實現了遠大理想,把古人的「琴不改聲」傳統,轉為力主統一之「琴韻箏聲」,此舉也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人。其創作歷程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0-1961)─壯年時期,音樂內容最具活力與多樣性,且數目最多,創作技巧逐步發展。第二階段(1962-1971)─作品展現成熟韻味,表露詩情畫意之意境。第三階段(1972以後)─晚年時期,樂思轉為沉靜簡樸。

箏聲樂藝擅教導
梁在平不但是臺灣箏樂的拓荒者,更是讓箏樂普及化之首腦。他將畢生奉獻於創作、整理、推廣、演奏箏樂,並不遺餘力扶植難以數計的演奏家,如游淑美、鄭德淵等人皆受教於他。1992年,獲頒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獎」。

領域: 

傳統樂器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10.02.23
逝世時間: 
2000.6.28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中國 河北省 保定市 高陽縣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0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