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57個藏品
青玉獸
青玉獸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犬
白玉犬
國立歷史博物館
天祿墜
天祿墜
國立歷史博物館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國立臺灣博物館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以電子束掃描樣本表面,偵測樣本表面所產生的二次電子數量,做為呈像依據。當樣本表面較突起時,產生的電子會較多,該區域的影像就會較亮,藉此樣本表面的高低起伏變化與微細構造的影像,得以呈現在我們眼前。
貝珠衣
貝珠衣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泰雅族貝珠衣。貝珠衣是泰雅族最貴重的衣服,每件上所綴之貝珠多者可達十二萬粒,擁有珠衣的族人將之視為傳家之寶。作為衣服,它是最上等的盛裝,昔日只有馘首出草歸來的勇士、以及頭目、族長、和能織出此種長衣的女性才有資格穿著。
銅鈴腳飾
銅鈴腳飾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銅鈴貝珠腳飾,泰雅語為kinraya',只有已獵取人頭的男子才可著用。是將數十根平地人的髮辮做成一束,繞在膝蓋下。南澳群則是將串好的珠子十餘條縫在五公分寬的麻布上作為腳飾,並在每條末端約下垂一寸處,各附上小鈴;亦繞綁在膝蓋下方。
披肩
披肩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披肩在泰雅語中稱為「teiyu」,是一種男女皆可穿戴的服飾,主要是外出工作或天冷時,做為保護或保暖之用。披肩一年四季皆可穿戴,夏天用小型的,冬天用大型的。穿戴時將披肩披掛在衣服最外側,男子通常將披肩圍繞在胸前,女子則通常將披肩從一邊的肩膀上斜披到另一肩的腋下,再以綁帶或兩角相繫於頸後。
女披肩
女披肩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太魯閣族女披肩。披肩,秋冬之時每人以三幅麻布縫成長方寬巾,橫圍在身上,宛如袈裟,自左肩打結。披肩作為秋冬服飾,用以抵禦寒冷。在披肩上,常會有以黑、紅或桃紅、青藍二色挑織成錯落分隔的小菱形,上面織有多個各色菱形紋飾,代表「祖靈的眼睛」,綁腰帶。
夾織織巾
夾織織巾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本件為排灣族夾織織巾。以紅、藍、橙色交織。
看花
看花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看花是北部客家地區相當特殊的繡品之一,通常以五件為一組,主要被當作清供品來看待,但事實上其源頭是新嫁娘的陪嫁品,除了在結婚當天外,逢年過節或祭祀時都被擺放在供桌上,因此將之歸類為祭祀繡品。本組看花五件一組,刺繡花鳥、鳳凰圖樣。
竹酒筒
竹酒筒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本件切割兩截竹筒當作瓶身,再以竹編成網狀型帶,用於固定兩截竹筒,並外接掛繩於側邊,木頭做為塞口。用於盛裝飲酒。
白玉「家有餘粟」擺件
白玉「家有餘粟」擺件
國立歷史博物館
青玉「福在眼前」珮
青玉「福在眼前」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瓜蝶珮
白玉瓜蝶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狗
白玉狗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蠶
白玉蠶
國立歷史博物館
玉燕
玉燕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龜形珮
白玉龜形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
灰玉鹿形珮
灰玉鹿形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子辰珮
白玉子辰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
青玉手握
青玉手握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山羊
白玉山羊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蟬
白玉蟬
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玉豚
白玉豚
國立歷史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