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355個藏品
婆姐(紙錢)
婆姐(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婆姐錢又稱鳥母錢,婆姐是管幼童成長之母神,為註生娘娘之部屬,共有十二位之多,稱為十二婆姐。七夕時焚燒婆姐錢、婆姐衣和刈金,用以感謝婆姐平日辛勞照顧孩童。
婆姐(紙錢)
婆姐(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婆姐錢又稱鳥母錢,婆姐是管幼童成長之母神,為註生娘娘之部屬,共有十二位之多,稱為十二婆姐。七夕時焚燒婆姐錢、婆姐衣和刈金,用以感謝婆姐平日辛勞照顧孩童。
婆姐(紙錢)
婆姐(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婆姐錢又稱鳥母錢,婆姐是管幼童成長之母神,為註生娘娘之部屬,共有十二位之多,稱為十二婆姐。七夕時焚燒婆姐錢、婆姐衣和刈金,用以感謝婆姐平日辛勞照顧孩童。
太歲(紙錢)
太歲(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歲君,既是神祇也是星辰。太歲星為道教中所稱的本星,十二年行走一周天,每年所在方位皆為凶方,若一個人的年歲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該年必諸事不順,必須奉太歲星君,俗稱「安太歲」,太歲錢即安太歲時所焚燒的紙錢。
花公花婆(紙錢)
花公花婆(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花公花婆又稱樹公、花媽,為專門照顧兒童的守護神。民間流傳男人是樹,女人是花,有賴花公花婆照顧花樹的元神,婦女才能產出健康的嬰兒,嬰兒也才可以平安長大,為了感謝花公花婆的照顧,便用花公花婆錢酬謝他們。
亡魂(紙錢)
亡魂(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亡雲又稱亡魂及亡鬼,指人死後的靈魂,此處所指的亡靈,專指死後沒有子孫祭拜的孤骨靈魂,由於某些亡魂乃含恨而死,或是因無人祭拜而糾纏其他亡者(例如搶奪其他亡魂的財物),為了平息這些不安的亡靈,民間於七月普渡時,會燒亡雲普渡這些無主孤魂。
筊杯
筊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筊杯
筊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布底手繪鳳毛麟趾聯
布底手繪鳳毛麟趾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鳳毛麟趾一詞用以比喻難得一見之人才,也喻子孫多賢,而此聯鳳毛麟趾四個字上分別繪有八仙之中的李鐵拐、張果老、呂洞賓及劉海。一般所稱之八仙並無劉海,但在台灣常以劉海代替藍采和,此件文物即是如此。
經衣印板
經衣印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飯斗
飯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早期煮飯並無專用的鍋子,煮完飯將飯用飯籬舀到飯桶中盛放,方可繼續使用鍋子。飯桶形狀如斗,故又可稱為飯斗。飯桶多由杉木製造,木材可吸溼保溫,保留米飯香氣,亦可增加木材的香味。
土地公神像
土地公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即社神。中國祀土地神極為普遍,無論里社、陌路阡頭,皆有土地公廟。以其造福鄉里,施德萬民,故亦稱為福德正神。贈者係台南有名之神像雕刻師,該神像係遭「大家樂」槓龜之賭徒擲毀者
竹筊
竹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紙錢木雕印版:經衣
紙錢木雕印版:經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色牌是紙糊的牌位,又稱龍牌、丹龍牌、大牌、中牌、小牌等。上印有祥龍,祥龍頂上有紅火球,中央書寫「叩答恩光」或「一心誠敬」,亦或留白以填神諱,兩旁則繪以雙龍或武將。色牌貼於燈座正中央,而燈座通常是用於謝神、謝天公、普渡、建醮、殺豬公等場合,法會後與金紙一併燒化。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色牌是紙糊的牌位,又稱龍牌、丹龍牌、大牌、中牌、小牌等。上印有祥龍,祥龍頂上有紅火球,中央書寫「叩答恩光」或「一心誠敬」,亦或留白以填神諱,兩旁則繪以雙龍或武將。色牌貼於燈座正中央,而燈座通常是用於謝神、謝天公、普渡、建醮、殺豬公等場合,法會後與金紙一併燒化。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版印彩紙:叩答恩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色牌是紙糊的牌位,又稱龍牌、丹龍牌、大牌、中牌、小牌等。上印有祥龍,祥龍頂上有紅火球,中央書寫「叩答恩光」或「一心誠敬」,亦或留白以填神諱,兩旁則繪以雙龍或武將。色牌貼於燈座正中央,而燈座通常是用於謝神、謝天公、普渡、建醮、殺豬公等場合,法會後與金紙一併燒化。
版印彩紙:門神
版印彩紙:門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門神即守門的神。相傳黃帝時以神荼、鬱壘二人,畫於門戶為古代的門神。至唐太宗時,命畫工畫秦叔寶、尉遲恭二形象於宮掖左右,永為門神,而民間取為鎮邪之用。見談徵引風俗通。
木雕糕仔台
木雕糕仔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糕餅盒是祭祀時用以放置供品的器具,盒上之平台便是用以放置糕餅、瓜果等供品,常用在較為隆重的祭祭祀上,通常在祭祀禮儀結束之後即加以撤下,民間又稱之為「主座」。
竹筊杯
竹筊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竹筊杯
竹筊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竹筊杯
竹筊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筊杯為祭拜時所使用的器具,是人向神訴願時,神明作為回應之用,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為笑筊,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應再請示;若兩面向下則為陰筊,表示神佛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文判神像
文判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武判官是城隍爺的左右手,傳說文判官名康子典,其右手握生死筆,左手持善惡簿,協助城隍調查人民品德善惡和壽夭;武判官名龐元志,雙目圓瞪,手上高舉刑具,負責刑罰罪人。
武判神像
武判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武判官是城隍爺的左右手,傳說文判官名康子典,其右手握生死筆,左手持善惡簿,協助城隍調查人民品德善惡和壽夭;武判官名龐元志,雙目圓瞪,手上高舉刑具,負責刑罰罪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