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丁連

吳丁連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作曲家|
吳丁連,作曲家、1950年出生於臺南市。畢業於臺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學士)、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碩士)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博士)。1987至1988年間任東吳大學副教授、1988至1992年間任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1992至2006年間專任該所教授、1988至1990年間任交通大學電腦音樂工作室主持人、2000至2002年間任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2006年起專任於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吳丁連作品經常入選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作品甄選並受不同單位委託創作,演出的足跡遍及臺灣及美國、德國、法國、韓國、中國等地。作曲之外,其學術研究亦曾多次獲國科會研究獎項。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吳丁連
其他名稱
英文名: 

WU Ting-Lien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作曲家|
吳丁連,作曲家、1950年出生於臺南市。畢業於臺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學士)、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碩士)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博士)。1987至1988年間任東吳大學副教授、1988至1992年間任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1992至2006年間專任該所教授、1988至1990年間任交通大學電腦音樂工作室主持人、2000至2002年間任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2006年起專任於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吳丁連作品經常入選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作品甄選並受不同單位委託創作,演出的足跡遍及臺灣及美國、德國、法國、韓國、中國等地。作曲之外,其學術研究亦曾多次獲國科會研究獎項。

WU Ting-Lien, born in Tainan City in 1950, is a composer. WU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Taiwan Provincial Tainan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now known a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his master’s degree from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nd his doctoral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e served a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Soochow University in 1987–88 and in the Institute of Music a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from 1988–92. From 1992–2006 he was a professor in NCTU and from 2000–2002 the chair of the Institute of Music at NCTU. From 1988–1990 he was also the director of the electronic music studio of NCTU. Since 2006 WU has taught in the music department at Soochow University. WU’s musical works are regularly nominated and selected in competitions hel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WU also has been frequently commissioned to compose. His music has been performed nationwide and worldwide, including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A, Germany, France, Korea, and China. In addition to being awarded for his compositions, WU has also received several awards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his music research.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1984年/Hortense Fishbaugh 藝術獎學金(UCLA)

獲獎: 

1984年/John Lennon 研究生研究獎(UCLA)

獲獎: 

1984年/Henry Mancini 影片、電視作品獎(UCLA)

獲獎: 

1984年/人聲與管弦樂《念奴嬌》文建會徵選管弦樂獎、室內管弦樂《秋思》文建會徵選室內樂獎

獲獎: 

1986年/UCLA 博士候選人暑期研究獎學金

獲獎: 

1987年/南加州「Phi Beta Kappa」國際學術獎學金

獲獎: 

1990年/專題:〈一個統整的電腦作曲環境之研究〉獲國科會研究補助

獲獎: 

1991年/專題:〈一個電腦上的音類集環境〉獲國科會研究補助

獲獎: 

1993年/計畫:〈電腦上的音類及理論環境〉獲國科會優等研究

獲獎: 

1997年/論文:〈視窗下音類理論 / 作曲環境〉獲國科會優等研究獎

獲獎: 

1997年/論文:〈單音結構之美學及其應用模式之建立〉獲國科會甲等研究獎

獲獎: 

1999年/論文:〈無聲的表情〉獲國科會甲等研究獎

獲獎: 

2000年/論文:〈論音樂共享性若干問題〉獲國科會甲等研究獎

獲獎: 

2002年/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頒第十五屆傑出校友獎(學術類)

生平: 

早期音樂學習歷程
吳丁連於1950年出生於臺灣臺南市一農村家庭,自幼成長於充滿鄉野風光的大自然環境中,小學時期最深刻的音樂經驗之一為欣賞地方布袋戲時其搭配播放之各種音樂,上國中時曾隨一位學長非正式地學習彈奏風琴,並嘗試演奏蕭。吳丁連初期的音樂養成並非出自正統的音樂科班體系,而是來自於對自我摸索。1966年國中畢業,吳丁連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臺南一中,然最後選擇了臺南師專,成為該校國小師資科第四屆學生,就此開啟學習專業音樂的大門。
臺南師專提供吳丁連正式學習音樂的機會。除正式課程外,他亦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吉他的演奏方式,並購買蕭而化所著之和聲學和對位法,以自學的方式研習樂理。多才多藝且好學不倦的吳丁連,被推選為校內合唱團與國樂社之社長,並在專四時依興趣專長正式進入音樂組,主修小提琴與鋼琴,擔任師專學生合奏樂團及室內樂團指揮,且開始嘗試作曲。在該系每年的定期音樂發表會上,吳丁連除擔任指揮外,曾在1969年演奏了自己的小提琴與鋼琴作品,如《羅曼史》、《憧憬》等等。
1971年自臺南師專畢業後,吳丁連入伍服役(1971-1973),初在軍中的藝工室內樂團拉奏小提琴並從事編曲工作。為提升自己音樂創作之能力,尚在服役期間的吳丁連於1972年拜師當時的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史惟亮,學習理論作曲。從這位老師身上,他深刻地認識到東方音樂文化,並開始將中國的民族性音樂語彙化為創作素材。1973年7月31日,吳丁連在史惟亮於臺北實踐堂舉辦的「當代樂府」音樂會上,正式發表了他的第一首音樂作品──鋼琴曲《前奏與賦格》。該作品的成功激勵吳丁連走上音樂創作之路。
在師專畢業後的公費償還服務期間(1973-1978),吳丁連曾任教於臺南縣層林國小與臺南市海東國小,後擔任臺南市成功國小管弦樂團指揮並負責編曲。於此同時,吳丁連並未停下創作的腳步,1974年,他的作品《過程》獲選中韓交流發表,於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演出,之後於臺灣亦出版了以國小國語課本內容為歌詞的兩冊兒童合唱曲集《兒時歌束Ⅰ&Ⅱ》,並完成八首為回憶山中教學的美好時光而寫的鋼琴前奏曲《山居歲月》。
1978年吳丁連結束公費償還服務後本欲直接出國留學,在康謳的建議下,選擇先在臺灣完成大學學業。1979年,吳丁連以小提琴和作曲插班考入東吳大學音樂系二年級,在系上同時受到留學美國的盧炎與留學德國的馬水龍之影響。吳尤其熟讀盧炎帶回的美國音樂理論書籍,深受啟發,替作曲打下扎實的基礎,並決心前往美國留學。

第一位臺灣留美作曲博士與回臺的貢獻
1981年東吳畢業後,吳丁連前往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碩士班主修作曲,師事Paul O. Steg、Jan Bach以及韓國鐄。隔年畢業後轉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繼續攻讀作曲博士學位(1982-1987),師事Elaine Barkin、Paul Reale、Gilbert Reane及Roy Travis。博士期間,吳丁連得獎不斷,1983年獲得Atwater Kent及Guskahn兩項作曲獎,1984年獲得Hortense Fishbaugh藝術獎學金、John Lennon研究生獎、Henry Mancini影片作品獎以及Henry Mancini電影作曲獎。同年獲選代表學校參加「洛杉磯布烈茲音樂節」(Boulez Festival in LA)之活動擔任作曲家的Composition Fellow,從Boulez身上獲得二十世紀音樂最新的新音樂作曲觀念。吳丁連亦連續接獲臺灣文建會以及亞洲作曲論壇之委託創作。1987年夏天,吳丁連以臺灣第一位留美作曲博士的身份回到臺灣,並任教於母校東吳大學。
1988年,吳丁連應國立交通大學校長阮大年及資訊系教授黎漢林之邀,至該校擔任任副教授並成立臺灣第一所電腦音樂工作室,發展當時國際上正蓬勃發展的電子音樂。這個工作室為當時國內設備最先進及完備的電子音樂研究環境,培育出臺灣第一代研究電腦音樂之人才。研究團隊的成員包括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之高材生,讓此工作室成為電子音樂研究發展的代表性單位,執行之計畫連續多年獲得國科會研究金費。
1992年,吳丁連升等教授。除在校推動研究與教學工作外,他亦擔任亞洲作曲協會與現代音樂協會等臺灣重要音樂協會理事,以積極的行動和創作熱忱投身於臺灣現代音樂的發展。吳丁連多方位與跨文化、跨學科的專業經歷,使其音樂作品的風格顯得極為豐富多樣,他除了善用傳統東方的音階素材外,亦能結合二十世紀西方各種繁複的聲響與建構技巧,創作曲種之範圍從傳統的人聲、器樂獨奏、室內樂、管弦樂外,亦有電子合成音效電腦音樂,並為臺灣該領域的發展先驅。
身為一位作曲家,吳丁連對音樂有著很獨到的思想期許。多年來沉浸在海德格與老莊思想研究中的他,認為音樂並非「技藝之學」,而是「為已之學」、「性命之學」、「天人之學」,亦即音樂不該只是停在娛樂的層面或是僅僅表達人的情感,在聲音之外,音樂應該還要能反映出某種文化意識以及思想哲理。這些理念不僅僅是吳丁連教學時一再強調面對音樂創作音樂時該秉持的態度,他亦將這些理念實踐在他的作品之中。吳丁連是能同時對音樂進行實務創作及研究論述的少數臺灣作曲家之一。

撰寫:沈雕龍 2016/6/30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0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南市 安南區
識別碼
M14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