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50個藏品
憶祖先的教誨
憶祖先的教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過去青年男女談戀愛時,所唱的回憶祖先教誨的歌。全曲分成三段, 曲調都是在一個基本旋律內以不同歌詞反覆三次。
歡迎歌
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對客人來訪表示歡迎的「歡迎歌」,歌詞共分成三段。
思想起
思想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年8月於恆春的錄音,同樣的一首《思想起》,歌詞卻可以有很大的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和想法,同一個人也可以因不同場合及心情,而加入不同的歌詞,這也是「曲牌體」音樂的表現特性之一,亦即,歌唱有一個大致上固定的旋律模型,歌詞則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易。
思想起
思想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年8月於恆春的錄音,《思想起》原是屏東恆春地區流行的傳統歌謠,自從陳達以後,這首歌曲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台灣民謠。錄音當中這首歌是由婦女演唱,縱使她似乎唱的不是那麼有把握,但是也能即興的加入歌詞,顯示了這首歌原本的一種表現風格與特色。
楓港調
楓港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年8月於恆春的錄音,《楓港調》和思想起都是屏東恆春地區流傳的台灣民謠,和思想起的音樂表現方式類同,都是以一個主要的旋律模型為依據,然後加以個人的歌詞即興與變化。
跳舞的歌
跳舞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一面跳舞一面唱的曲子,前面第一句就像是這首舞歌的前奏一般,接著是五段男子們互相開玩笑的對歌。
相褒歌
相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屬於情歌類的相褒歌。
情歌
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屬於男女之間很喜歡演唱的愛情歌曲,排灣族附近的魯凱族也有同歌名的quniu,只是曲調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口琴吹奏
口琴吹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用現代的口琴(排灣語lalegean),沿用古調吹奏的一首歌謠。日據時代,口琴傳入排灣地區之後,男子們就很喜歡吹奏口琴來取悅女孩。尤其是晚餐之後,男子們趁著月色在女孩的家屋附近吹奏口琴,就像小夜曲一樣,吸引女孩的注意。
曬太陽
曬太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採自大社村,是揶揄懶惰的人,希望他能多多出來曬太陽。
誰在喊叫
誰在喊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大社村的童謠,大人哄小孩子的歌,也可以是小孩子在玩的時候唱的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三名排灣族長老級女性一起演唱,女性穿著正式服裝,演唱的曲調緩慢,有輪唱及合唱,演唱中還帶著一些手勢和動作,低聲吟誦。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一名女性排灣族人單獨演唱,曲調和緩,演唱過程中帶著手勢,一首叉腰,一守在腰間揮動,到一半成為兩手一起揮動。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低音的跳戲,或許是因為該曲調音域大都在五度之內,偶爾才出現一、兩個八度音,少了他那天生男高音特之的揮灑空間,因此潘金成唱起低音的跳戲,就顯得較中規中矩。
出公廨寮祈雨歌
出公廨寮祈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潘金成演唱的「出公廨寮祈雨歌」,雖然從曲調主體上,仍可聽得出與第一部份族人一起演唱的「出公廨寮祈雨歌」相似,但原先簡潔單純的旋律型,已經被它那遊吟式的「強裝飾」曲風複雜化。這也是潘金成將傳統歌謠學會之後,又將之巧織後的結果。
踏荷好
踏荷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Tahoho是夜祭時的最後一首跳戲歌謠,所有陳清文演唱的歌曲當中,這一首是最接近族人唱法的一首歌謠。陳清文並沒有加入個人的演唱風格,反而循規蹈矩的依傳統的唱法來演唱。
娛樂歌
娛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入公廨寮祈雨請神歌
入公廨寮祈雨請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潘金成演唱的「入公廨寮祈雨請神歌」,歌詞只有2段。曲調與「祈雨放鳥歌」也相同,演唱風格上雖然亦有陳清文的影子,但其演唱的歌詞,卻是固定不變的。
祈雨放鳥歌
祈雨放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潘金成所演唱的「祈雨放鳥歌」,曲調與第一部份族人一起演唱的版本相同,但他共演唱了13種不同鳥類的名字。
趕牛調
趕牛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潘金城所演唱的趕牛歌,他自己承認是向已經過世的潘清文學會的。因此不管從曲調結構或演唱的語法,與潘清文所演唱的趕牛調都非常近似。
三地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的排灣族歌謠,呂炳川教授將這首曲子收錄在《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他的說明如下:這首歌是先作一主題再加以變奏來唱的,合計變奏二十來次,但是在唱片裡的只有三段,第一次是主題,第二、三是變奏,變奏的方法是調換獨唱的人;改變合唱的加入方法;故意將旋律或和音稍做變形;或以二重唱做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所唱的歌謠,這首由女性群體以齊唱的方式來表現的歌謠,呂炳川教授也將這首歌收錄到《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他在書中第9頁註明這是一首《姑娘尋求戀人之歌》,是年輕姑娘追求異性之歌。這首歌與魯凱族勇士舞的歌謠旋律相同,呈現了兩族音樂之間重疊的一種文化現象。
來義鄉古樓村排灣族歌謠
來義鄉古樓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的排灣族歌謠,由一位婦女獨唱。旋律在開始的部分比較有音階上高低起伏的變化,中段之後則以平穩的音調進行,有如持續低音的唱法一般。
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的排灣族歌謠,由婦女們以齊聲歌唱的方式來進行,在這一段約14拍子長度的旋律當中,沒有特別呈現出多音性及持續低音的現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