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22個藏品
杜葉二派拿手戲〈玉簪記〉(第一、二面)
杜葉二派拿手戲〈玉簪記〉(第一、二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趙派拿手曲集〈女起解〉、〈青霜劍〉
趙派拿手曲集〈女起解〉、〈青霜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盧炎在新店家中歡度聖誕節
盧炎在新店家中歡度聖誕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6年,盧炎在新店家中歡度聖誕節。
余派拿手戲集〈烏龍院〉、〈擊鼓罵曹〉等
余派拿手戲集〈烏龍院〉、〈擊鼓罵曹〉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杜葉二派拿手戲〈斷橋〉(第一、二面)
杜葉二派拿手戲〈斷橋〉(第一、二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譚派正宗拿手戲〈定軍山〉、〈洪羊洞〉等
譚派正宗拿手戲〈定軍山〉、〈洪羊洞〉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派正宗拿手戲〈玉堂春〉(第一、二面)
張派正宗拿手戲〈玉堂春〉(第一、二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程硯秋拿手戲〈文姬歸漢〉(第一、二面)
程硯秋拿手戲〈文姬歸漢〉(第一、二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派正宗拿手戲〈玉堂春〉(第三、四面)
張派正宗拿手戲〈玉堂春〉(第三、四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余派拿手戲集〈珠簾寨〉、〈搜狐救孤〉
余派拿手戲集〈珠簾寨〉、〈搜狐救孤〉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四大名旦曲集〈四五花洞〉、〈御碑亭〉
四大名旦曲集〈四五花洞〉、〈御碑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程硯秋曲集〈亡蜀鑑〉、〈青霜劍〉等
程硯秋曲集〈亡蜀鑑〉、〈青霜劍〉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賴碧霞 獲客委會終身成就獎
賴碧霞 獲客委會終身成就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賴碧霞獲頒行政院客委會頒贈「終身成就獎」。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內景棚拍,攝影機左邊為導演林摶秋。該片以 ARRIFLEX IIA 附隔音罩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攝影機後方的榻榻米牆是為防止迴音及隔音而設。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攝影機前方是女主角張美瑤,右邊後方角落站著的是林龍松(即凌雲、龍松)。 右邊站在攝影機後方、帶著深色帽子的是導演林摶秋。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導演林摶秋(右1)現場指導,左起是女主角張美瑤、莊榮花。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阿三哥出馬》現場工作照
《阿三哥出馬》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外景拍攝。後方的大燈燈罩上印有「玉峯影業」字樣。 電影《阿三哥出馬》(1959)是玉峯影業開拍的第一部創業作品。目前僅存殘片約42分鐘。
《阿三哥出馬》現場工作照
《阿三哥出馬》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工作人員操作德製Arriflex攝影機。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中間穿西裝的是林龍松(即凌雲、龍松)、左邊綁著辮子的女生是余春燕。 左邊背對鏡頭、帶著深色帽子的是導演林摶秋。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以噴霧器製造濛濛細雨的效果。 撐傘的是女主角張美瑤、中間帶著深色帽子的是導演林摶秋。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嘆烟花》現場以噴霧器做濛濛雨效果。 撐傘的是女主角張美瑤、右方帶著深色帽子的是導演林摶秋。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以噴霧器製造濛濛細雨的效果。 撐傘的是女主角張美瑤、右方帶著深色帽子的是導演林摶秋。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右邊是女主角張美瑤。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左邊是女主角張美瑤。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