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個藏品
淇武蘭考古出土文物-「金鯉魚」
淇武蘭考古出土文物-「金鯉魚」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東槎紀略》提及噶瑪蘭西勢社番「俗重金鯉魚,以銅線編成,形如新月,佩之出入,群以為艷羨」;《噶瑪蘭志略》記載「內山土番以金絲纏繞、橫斜作魚,懸之項頸間,名曰「金鯉魚」,以相誇耀。」淇武蘭考古遺址於墓葬中發現魚形金屬編物,自此揭開「金鯉魚」的神秘面紗。遺物仿品展示於蘭陽博物館常設展「兒童考古探索廳」。
淇武蘭考古出土文物-「魚形雕板」
淇武蘭考古出土文物-「魚形雕板」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2001年6月宜蘭縣礁溪鄉得子口溪治理工程中發現「淇武蘭遺址」,隨即展開考古搶救發掘工作,同年11月考古學家進行監看調查時,採集發現第一件木刻的「魚形雕板」,正反面佈線刻紋,線條細緻,紋飾為戴高帽人臉,功能尚不明,目前該仿品展示於蘭陽博物館常設展「兒童考古探索廳」。
頭城搶孤孤棧模型
頭城搶孤孤棧模型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中元祭典最高潮的「頭城搶孤」是全臺矚目的宜蘭文化盛事,為節慶類縣定無形文化資產。活動於農曆七月祭典最後一天午夜舉行,參加者往往奮不顧身搶先攀上氣勢懾人的孤棚,將棚上祭品拋下地面,任由地面觀眾搶取,隱含著人饑己饑的內涵,深具積極的教育意義。孤棧模型展示於蘭陽博物館常設展3樓「平原層」。
蘭陽博物館典藏品-檜木打造的「南風壹號」
蘭陽博物館典藏品-檜木打造的「南風壹號」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南風壹號」來自南方澳漁港,建造於民國70年前後,與多數鏢漁船相同,漆著象徵海洋的藍色,並以白色點綴有如浪花般,船頭繪有「鷹仔花紋」。船的龍骨即採用硬度高的烏心石材質,以耐擦撞並能支撐,船底則為紅檜。船主於2002年捐贈典藏,是蘭博迄今最大的典藏品,展示於蘭陽博物館常設展2樓「海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