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65個藏品
佩刀(連鞘)
佩刀(連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與柄均為鐵打製成,單刃,柄一面有接縫。柄橫截面中空,呈橢圓形。鞘背木製,鞘面由四鐵條組成,二條並行,二條相交呈正反二凹形。鞘末端呈蛇頭狀,鞘上端有二鞘帶穿孔。
石板
石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雕祖先板
石雕祖先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雕一人戴羽冠,雙手前舉。
女童衣
女童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陳達《恆春調》
陳達《恆春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福佬歌謠,內容為錄音者張建永與同伴至民間藝人陳達家中錄製陳達演唱《恆春調》等。
閩南、排灣族歌謠
閩南、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與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閩南)《哭五更》、《三金扇》、《鬧五更》、《悼亡夫歌》、《耕農歌》等;以及(排灣)《工作後休息之歌》、《結婚之歌》、《失戀歌》、《情歌》、《山地抒情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台東(7月21日)、彰化(7月22日)與屏東(7月23日)。
閩南福佬民歌
閩南福佬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福佬歌謠,內容包括(A面)《牛母伴》、《外江小調》、《思想起》、《花蓮港阿美族番調》、《四句春》等,以及(B面)《雪梅調》、《五孔小調》、《牛母調》、《雜念調》、《阿美族民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等。
排灣族歌謠
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小麥收穫歌》、《郊遊歌》、《砍樹葉歌》、《喝酒歌》、《遙望情人歌》等,以及(B面)《敬酒歌》、《爬樹歌》、《求情歌》、《求神歌》、《失戀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旭海村、高士村。
鵝鑾鼻第二遺址出土長鳥尾蛤
鵝鑾鼻第二遺址出土長鳥尾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HP
貝殼呈槳型,殼表褐色,殼頂部色彩較淡白。有大約30條放射肋,肋溝寬、肋上有結節,後背部的放射肋上有鱗片凸起。殼內面呈白色,周緣有黃色粗齒,鉸齒的側齒較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