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84個藏品
導演聚會合影(1966)
導演聚會合影(1966)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起:宋存壽、李嘉、楊世慶、朱牧、楊甦、李行、白景瑞、胡金銓、張曾澤、郭南宏、潘壘。
 《今日電影》雙月刊
《今日電影》雙月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公司在編輯、發行《國際電影教育》十多年經驗的基礎上,於1969年另創辦了《今日電影》雙月刊,主編是彭伯烈,顧問是陳來奇(曾經擔任國聯公司刊物《電影沙龍》發行人兼主編),目前留存下來的刊物共有四本。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向市政府教育局登記「台灣省影戯業聲請登記表」一張,複寫紙。 聲請人:張陶然、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已於民國43年4月2日成立、聲請登記時間:民國43年6月24日。另以紅筆大寫「留底」兩字。
國際電影教育(118期)
國際電影教育(118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12月25日出版《國際電影教育》第118期,首版以跨頁報導《龍門客棧》開拍。
《國際電影教育》月刊
《國際電影教育》月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成立「國際影片有限公司」之初,除發行香港電懋影片之外,也打算進口該公司發行的《國際電影》月刊,該刊物與香港邵氏的《南國電影》是1950至60年代最流行的電影刊物。後來聯邦決定自創電影刊物《國際電影教育》,專門行銷電懋影片,於1956年8月10 日創刊。
國際電影教育(天樂大戲院開幕)
國際電影教育(天樂大戲院開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0年5月15日出版《國際電影教育》第134期,首頁報導位於桃園的天樂大戲院開幕。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4年《雲飄飄》劇照,林青霞。
第11屆亞洲影展特刊
第11屆亞洲影展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6月,台灣舉辦第11屆亞洲影展時所印製的特刊,全彩印刷。
 《吳鳳》特刊
《吳鳳》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電影《吳鳳》上映時的宣傳特刊,全彩印刷。 本片由卜萬蒼導演,王引、王琛、張美瑤、龔稼農主演,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出品。 廠長龍芳引進日本彩色攝影及燈光技術人才與配音、沖印等設備,是台製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劇情片,獲得第2屆金馬獎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
長榮管理學院首屆招生簡章
長榮管理學院首屆招生簡章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本簡介為首屆(1993年)招生所使用,刊載最初創設四系:資訊管理學系、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學系、會計學系之教學宗旨與必、選修科目。
[新聞剪報]畢業洗腳禮  師長來執行
[新聞剪報]畢業洗腳禮 師長來執行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聯合報1997.6.8刊載之新聞。
工學院暨未來大學發展計劃─校園規畫綱要
工學院暨未來大學發展計劃─校園規畫綱要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由財團法人私立學榮大學工學院董事會印刷,本計畫在F&H建築師事務所提出之方案評估後,經董事會議通過,再經四維建築師事務所和中西工程顧問公司縝密規劃,研討修正而成。於1991年(民國80年)1月印製。
長榮管理學院招生剪報(中華日報1993.2.26)
長榮管理學院招生剪報(中華日報1993.2.26)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副標題:第一期工程接近完工,預計招收五科系新生 (企管、資訊、工管、會計、國貿)
五十一年優良影片頒獎典禮特刊
五十一年優良影片頒獎典禮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特刊,全彩印刷。 1962年,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並於同年10月31日下午三點在台北市的國光戲院舉行頒獎典禮。
《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代理發行《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右下角李翰祥和國聯的雙鳳標誌旁,有 「國聯出品.聯邦發行」字樣。
《梨山春曉》印刷劇照
《梨山春曉》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女主角張美瑤、及巴戈(左)。 1967年上映,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出品,楊文淦執導,張美瑤、柯俊雄、張小燕主演,史惟亮負責音樂及作曲。
《路》折頁傳單
《路》折頁傳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李行執導、講述父子關係的《路》,1967年12月上映時所印製的摺頁宣傳單。
〈整理「歌謠」的一個提議〉
〈整理「歌謠」的一個提議〉
國立臺灣文學館
1931/01/01《臺灣新民報》345號中醒民(黃周)發表〈整理「歌謠」的一個提議〉,提出「歌謠」與生活息息相關,臺灣民眾應趕快蒐集、記錄當地歌謠,不然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文化會逐漸流失,對於民俗學、文化藝術、民族精神上會是極大損失。
《運河奇案新歌》上本
《運河奇案新歌》上本
國立臺灣文學館
歌仔冊所記述的歌謠是一種民間文學的類別,且歌仔冊常以眾人所知的題材編撰而成。本件是由瑞成書局1935/01/12發行之《運河奇案新歌》上本,內容改編臺南知名的運河殉情案件。本案多次被改編,1930年代有歌仔戲、1950年代有電影《運河殉情記》和《運河奇緣》等。
〈飲食店一幕!〉
〈飲食店一幕!〉
國立臺灣文學館
笑話是民間文學的其中一種形式,〈飲食店一幕!〉圖文收錄於1935年發行的通俗文藝報刊《風月》第1號,展現日常生活中詼諧的對談。 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蘇信義捐贈 藏品登錄號|NMTL20090210013
《臺灣新民報》 804號、 806號
《臺灣新民報》 804號、 806號
國立臺灣文學館
雞籠生於1993年5月18日與5月20日的《臺灣新民報》海外見聞錄專欄中,評論後嗣觀念是性別不平等的源頭。
國立藝術學院實驗管絃樂團首次演出宣傳單
國立藝術學院實驗管絃樂團首次演出宣傳單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國立藝術學院實驗管弦樂團於1983年12月6日晚間7點30分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首演。此為首演之宣傳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