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42個藏品
足鍊
足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jakat通常是幼兒於1歲半前會被穿戴的足鍊,除了美觀之外,足鈴也可提醒父母當下幼兒活動狀態。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戒串項鍊
戒串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貴族女性會在單串項鍊套上一排金屬或貝殼戒指,在佳平部落貴族婚禮裡,常用作penaljang(昭告祖靈證婚)之用。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肩形耳璫
肩形耳璫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對,以繩相連,主要部份作扁形,以白色貝片製成,頂有二小孔附有一深藍色玻璃珠及銅片,貝片穿綴而成之串狀物。串狀物連接於耳飾主要部份頂端二小孔處,結有小銅鈴一對,(一邊只有一個)另一端繫,有黃金色磁鈕一個。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一枚矩形貝片連成,貝片大小大致相同,長約4.2cm寬約1.7cm厚約0.3cm兩側各有二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接合處有三小串玻璃珠,其中二串同在一邊者為藍色珠,單獨一串為藍,黑色之玻璃珠,近接合處兩側之貝片四塊均破損。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12枚大小相同的長方形貝片連串成之頭飾,長約4.4cm寬1.8cm片兩側各有二小孔相通,以便穿繩。頭飾繫成環狀,已有二貝片折斷,另一貝片僅遺一半,頭飾末端相繫處串有藍黑玻璃珠各二粒。11枚長方形貝片,藍黑玻璃珠無。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一枚矩形貝片連成,貝片大小大致相同,長約4.2cm,寬約1.8cm,厚約0.3cm。兩側各有二小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接頭處有四小串藍,黑色之玻璃珠。最近接頭處之一塊貝片已斷裂。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色布為料,已繡剪裁。無領無扣,領口,兩袖,左右裾,前襟,後背,均有菱形之繡花紋,花紋邊緣綴有小鐵泡及小斜鏈裝飾。花紋顏色有黃紅綠三色。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黑布製成,腰下裙上打摺長6.5cm,分三段,每段邊緣有彩色小珠五排,每二段之間有盤蛇花紋,沿腰下以小珠穿成鋸齒狀及條紋狀。
額頭飾
額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長54.0cm之銅鍊,上掛十五枚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孔。一角繫於銅鍊上,兩側兩角各繫一小正方形之銅鈴,銅鈴為球形,底部有一長形小口,小銅片光滑,大銅片上角有突出之葉形花紋。
腰飾(tfoy)
腰飾(tfo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藍布製成長方形口袋,袋外綴有長15cm、寬23cm紅布,其上貼縫長條齒紋,黑藍相間,帶以黑布為底,上縫紅布,其上又縫綴齒形長條布。袋上流蘇為紅白絨線,長5cm。
遮陰布
遮陰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方黑布左右兩邊以紅白藍黃等色線以區段方式刺繡,另以白色棉線穿繡曲狀在中,下方貼飾白色十字布帶狀,上有褐色黑色及藕色花。
耳墜
耳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長梯形貝片耳墜,其上端穿有兩孔,再以線穿入黑、白兩色珠串裝飾於孔洞上方;配戴時將線穿入耳洞中打結固定,使耳墜自然垂下,主要為女子所配戴。
皮帽
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製成,前端上方以白色粗棉線縫合,尾端割裂彷彿羽狀,頂上有四支長羽(一黑一白相間及二白),下方有二條細皮革繩供縛繫。
玻璃珠項珠(金黃色)
玻璃珠項珠(金黃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整串以麻線穿綴金黃色亮光珠子而成,共有五條珠串,上端一條較短,下方四條較長,兩端以白棉線作為綁帶,長約19公分。男女皆可戴之,不過大多女子配戴。推測使用年代約1930-40年左右。
皮袖套
皮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原色皮革製成,兩袖套間穿以細皮繩相連,縫合處為粗棉繩。
頭飾銀鍊
頭飾銀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鎖鏈狀銀上間隔圈繫三片不規則但近似菱形的銀片掛飾及一小鈴鐺,每一銀片上皆有裝飾性刻痕。
皮靴
皮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割製成長圓形後,在左右各三分之二處邊緣上穿洞,以皮革繩穿過作為鞋帶綁縛用。
額飾帶
額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以貝片切磨成長方塊串成,共有六片,中間以紅白黑色珠串連,兩端有細皮繩供綁縛。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棉布上,各飾有二長條狀十字繡布,其上規則排列繡有紅色花,每各有四個紅色花瓣及黃色花蕊,花兩邊繡黑色帶狀裝飾。
胸衣掛袋
胸衣掛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方形布上半部中央以粗棉線刺繡各色長條狀合成大方塊刺繡區塊,正中央之長條最粗,內又區隔成數橫條;上下四角有細皮帶穿繫供縛綁。
胸肚掛袋
胸肚掛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方形白布上以粗棉線依序刺繡三氣帶狀,中間一條黃色為主,夾雜黑及棕色,其餘二條以白色為主,夾雜黑色及棕色;兩邊各有細皮帶穿在各角供繫縛。
花邊(女用內裙之花邊)
花邊(女用內裙之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上繡黃、紫、棕、暗綠、綠淺黃、粉紅等色,構成的上下式幾何文,透孔十字文幾何花,曲折文,二蛇對立文,連體相對人形文,菱眼形文等等。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二塊長條綠綢縫接成,二端為帶飾,由硬質矩形紙外包白布縫成。白色上繡紅、粉紅、橙、紫、黑、綠、棕、諸紅色構成的幾何圖案。帶飾周綴,紅、粉紅、白紫、淡綠、黑諸色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