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88個藏品
準備歌
準備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數人數之歌
數人數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結婚歌
結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豐年祭
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番太祖流傳的可憐歌
番太祖流傳的可憐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番太祖流傳的可憐歌」是有一天晚上擔任尪姨的劉清秀夢見太祖,太祖將整個族群過去祖先生活的艱苦都唱給她聽,於是第二天清醒之後,她就學會了這首歌。
公廨外的牽戲(Kalawahe 加拉瓦嘿 新唱)
公廨外的牽戲(Kalawahe 加拉瓦嘿 新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夜祭之時,在公廨前廣場,小林族人除了演唱第五首的kalawahe牽戲之外,劉清秀也帶領族人唱這首所謂「新版的kalawahe」,除了劉清秀自己能朗朗上口之外,與會的族人似乎對於不熟悉的歌謠語法,有些不知所措之感。
番太祖的九月曲
番太祖的九月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由尪姨個人所唱,屬於公廨外應該大家一起來唱牽戲快樂的歌。但其他族人都無法唱,只好由尪姨自己來演唱。歌詞相當即興,每次唱歌詞都不一樣,變化很大。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滿族傳統詞曲 甲仙關山村的「加拉瓦嘿」,據阿里關今年九十歲的金枝葉言,此曲是在公廨唱完「祭品之歌」後,男女互相牽手,出至公廨外廣場,邊唱「加拉瓦嘿」邊跳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牽戲」,唱到要結束時要喊「hui」一聲。
敬番太祖祭品之歌
敬番太祖祭品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由尪姨在公廨內,向太祖敬奉祭品檳榔、酒、香煙的祭歌。如果我們拿這首歌與鄰近而屬同一支系的阿里關族人所唱的祭品之歌來作比較,我們會發現真有天壤之別。族人慣用的歌謠語法,在此也很難相比擬。
太祖的內心歌
太祖的內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太祖的內心歌,是由原擔任佛祖壇的尪姨劉清秀在所謂的太祖感應之後,學會了這首歌。據她自己的說法,這是太祖在看到族人將失掉甚久的祭儀及祭歌,再重新找回來,太祖非常高興而唱了這首內心歌。詞意劉清秀自己也無法逐字解釋,只說明了大意而已。
祭品之歌
祭品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武壠族傳統詞曲 陳有福所唱的祭品之歌,完全是金枝葉的翻版,因為這首歌是他向金枝葉所學的。在金枝葉年歲已大及嗓音漸弱時,有陳有福的接續,在歌謠的傳承上是值得欣慰的。
ayan(父子對唱)
ayan(父子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ayan只是將噶哈巫族ayan的曲調進行模式演唱出來,至於歌詞完全是以ayan來演唱,不無真實意義。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潘阿水演唱的ayan,也像前一首一樣學自同一人,但因歌詞已忘,只能不斷的以ayan來唱。
矮靈祭歌(二)出草
矮靈祭歌(二)出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傳統詞曲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一人領唱眾人答唱,參與演唱者皆為男性,是以年齡階級為主的豐年祭歌謠。答唱部分以強烈的「ha-hai」聲回應,呈現了豐年祭歌謠的典型特色。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一人領唱眾人答唱。這首歌是豐年祭結束的時候,女性參與歌舞時所唱的歌謠,在錄音當中,我們也可以清楚的聽到女性的歌唱聲。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主要是由男性來演唱,以中部海岸阿美的習俗而言,只有在豐年祭結束的時候,才有女性的參與演唱。
知本卑南族年祭除喪歌
知本卑南族年祭除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市知本部落卑南族人所唱的歌謠,是年祭當中除喪儀式的歌謠。由青年組到每一戶的喪家去歌唱慰問,並解除服喪的禁忌,讓喪家得以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知本卑南族年祭歌舞
知本卑南族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市知本部落卑南族人所唱的歌謠,為年祭當中族人自獵場返回部落,在集會所(palakuan)之前跳舞所唱的歌謠。
東河鄉興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東河鄉興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縣東河鄉興昌村阿美族所唱的歌謠,由女性領唱及答唱。這首是豐年祭當中所唱的歌謠,但應屬於中部阿美系統的豐年祭之歌。這些參與歌唱的婦女可能來自中部阿美部落,或者與中部阿美族群有婚姻的關係。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3)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婦女領唱,共有兩首歌曲。第一首歌曲有兩段樂句同是領唱四拍答唱也四拍,但其旋律不同,第三段的領唱則六拍答唱兩拍,屬不等質性旋律。第二首歌曲由三段樂句組成,第一段領唱九拍答唱兩拍,另二段領唱答唱也同為兩拍,歌曲結束時一定有呼喊聲。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1)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由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這時婦女尚未參與歌舞。祭歌由兩個樂句構成,旋律的拍節較短,皆為領唱三拍,答唱一拍。祭歌簡潔有力,因為是後起拍子,所以聽起來領唱樂句實為三拍半。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8)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婦女未參與。第一段樂句領唱十八拍時十九拍,答唱六拍,第二段樂句領唱四拍答唱四拍。舞蹈方面以兩拍為一單位作為循環,可以由跺腳的重拍聽出其節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