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49個藏品
提水竹桶
提水竹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將具二竹帶節的竹子皮削掉,二端鋸平,再將其中一端鋸去四分之一近竹節處打洞並繫籐皮桶帶。桶頭竹節鑽孔,以便盛水。
刀鞘
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鞘,末端較寬,頭部呈三角形,離末端4.5cm之鞘左右二側寬出2cm之長,寬0.6cm,用以繫竹片人字形編之圈條,在鞘面一面繫成交叉形,圈條101cm,鞘背雕有幾何圖形。
編籃
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底為四方角形,口沿圓形,籃底破損,已新修補。起底法為疏方格法,籃身下部為方格編法,上部為斜紋編法。修緣法為夾條紮法。底部以竹篾做成四方形,以附條打結逢紮法做成,竹篾之底,穿二藤條,置二藤耳。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帽,帽高8.0cm一圈是用籐編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上部份到帽頂都是用椰子皮製成,用籐條做的顎帶,修緣是夾條縫紮法。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織機
織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余光弘先生認為此件織機與雅美傳統形式不符,推測很可能是由外地傳入,在紅頭村的藝品店或非當地織作者手中取得。(2004/11/15)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由三塊長約95公分、寬約14.5公分的白色織布由長邊接縫而成,再以黑麻線與藏青色棉線於方形布面兩側施以菱形斜紋組織,並以白麻線緄邊,夾織成單片式短裙。全件無釦或綁帶,僅於腰腹間將裙緣反折進一麻繩腰帶,以免滑落。
皮帽
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帽為三塊鹿皮,用皮條,麻繩縫製成頂端有一掛帶,帽後有一後遮,遮頭帽接連處有一皮帶。全帽表先漆紅色,再著黑色,構成複斜十字紋,蛇紋,人臉紋,鋸齒紋及上下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綁腿
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綁腿由兩塊布組成一對,每塊長28cm、寬33cm,四周以日本製印花布鑲邊,每條邊寬約3-4cm。中間是一塊紅色棉布,長21cm、寬25.7cm,紅布四角設四條棉繩,表面有黑色的貼飾圖案。
皮長衣
皮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大張,二小張鹿皮製成,對襟,無領,有袖。大小皮相接處和胸前接縫處以麻繩縫紮。襟緣以皮條穿縫衣背上有三個洞。
女用護腿(一對)
女用護腿(一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付護腿,裡為棕白色方格絨布,表面二側裱黑白方格布,其內為紅布,中央以紫白,黑,紅,黃,諸色線繡成菱眼帶花圖案,其二側為對稱的黑底帶白點,紅黃,綠色線條,黃色布條。每件各有二對黑綁帶。
鉤針
鉤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針頭為鋁製圓錐狀,尖端呈鉤狀,針柄為木製,頭呈三角插入針頭套孔中,柄身呈八字形有二圓孔,柄末開縫口通圓孔,柄身呈木原色,穿紮一束麻線。
竹占用項鍊
竹占用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阿美族人透過竹占(pa'adaw)與神靈溝通,了解病痛或是困難的癥結,竹占師透過觀察竹籤斷裂的情形,解讀占卜的結果是吉籤或是代表"有疾病的,不好的,被陷害的"籤,替來問卜求助的族人指點方向.
短褲
短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褲身以尼龍布為主,中間背面及兩邊褲腳下沿各貼飾十字繡布,背面之方形貼繡並以細花邊圈圍之,繡布紋樣有三角形、直條形、花葉形、斜邊形等,褲腳紋樣則略放大,顏色各有深紅、淺紅、黃、綠、藍、白等,腰圍用鬆緊帶。
帶鈴腰帶
帶鈴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為裏,面上拼縫紅、黃、綠色布條橫走,二端呈絮狀,邊緣為藍布滾成,最中央有紫、綠黃、黑諸色絲線纏在布條外,有帶縫在二側中央邊,藏品下緣繫一皮條穿的七個銅鈴、銅鈴帶口中有鐵珠,上鏤處形陽文。
花邊(女用內裙之花邊)
花邊(女用內裙之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上繡黃、紫、棕、暗綠、綠淺黃、粉紅等色,構成的上下式幾何文,透孔十字文幾何花,曲折文,二蛇對立文,連體相對人形文,菱眼形文等等。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為民國六十年徐玉蘭之子參加豐年祭所穿,為徐玉蘭所做。
腰飾帶
腰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質,為徐玉蘭先生的姨媽在其先生成年禮時(民國二十五年)所製作。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線低機織成,為徐玉蘭先生的姨媽在其先生成年禮時(民國二十五年)所製作。
男用綁褲
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為民國六十年徐玉蘭之子參加豐年祭所穿,為徐玉蘭所做。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質,手工刺繡,為徐玉蘭先生的姨媽在其先生成年禮時(民國二十五年)所製作。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棕褐色背小泥偶立像,臉部上狹下寬,眼為二小孔,耳二小孔可見,鼻高起,嘴為一凹下,二臂向後,背一小偶,高6.5cm小偶左臂搭於大泥偶左肩上,右臂是大偶右手下,小偶臉部特徵與大偶同。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坐著掮一雙豬的泥偶。(1)右腳約由膝部以下已破缺,左腳有三線溝為腳趾,二腿略彎。(2)右手舉高按著豬四肢左手向前至右邊托住豬臀部(3)豬背部放在右肩上仰著,四肢縮在一起。(4)二線溝為眼,鼻有二鼻孔有耳及耳孔,有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