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99個藏品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沒有天敵大法螺的控制,棘冠海星已將太平島90%的珊瑚噬虐殆盡。
唯有保護海岸自然棲地與整合管理海洋生物資源才能永續利用
唯有保護海岸自然棲地與整合管理海洋生物資源才能永續利用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要挽救海洋生物多樣性又以劃設海洋保護區最為簡單、經濟、有效。此乃因生物多樣性涵蓋基因、物種及生態系三個不同的層次;基因由生物個體或物種所承載,而物種又是生態系的基本成員,因此若要保護基因的遺傳多樣性,便要從保護物種開始;保護物種則必須加強生態系的保護,所以棲地保護仍是防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最有效的工具。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綠島龜灣10米深的軸孔珊瑚在2020年8月嚴重白化。
汙染—微塑膠
汙染—微塑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微」害滯留?越小的微塑膠越在海洋生物腸道停留越久,且可造成隔代死亡。微塑膠使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幼生體死亡率增3倍。 照片中的螢光就是吃進去的微塑膠,藤壺攝食的微塑膠愈小,毒性愈高。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過度捕撈下,魚類的性狀可能會演化為早熟、體型變小。 圖為漁船捕獲的鯊魚及在魚市場拍賣的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布拉哥油災漁業調查小組調查報告
布拉哥油災漁業調查小組調查報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專刊 第五號
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 及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
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 及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根據世界保護區資料庫 (WDPA) 的統計,到2024年3月,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s) 共 18,208 個、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s) 共 196 個。兩者合計僅佔全球海洋總面積的 8.3%。
估計台灣專屬經濟海域範圍內約有3/4的面積比是大洋及深海生態系
估計台灣專屬經濟海域範圍內約有3/4的面積比是大洋及深海生態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左圖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所測繪的海床水深圖,右圖是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BC) 的 "Sea Around Us" 網站所繪製之台灣專屬經濟海域 (EEZ) 範圍。將兩圖套疊可以約略估計台灣EEZ範圍內約有3/4的面積比是大洋及深海生態系。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大會手冊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大會手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籌備委員:白培英、賈福相、陳義芝、孫寶年、方力行、陳章波、邵廣昭
應邀至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演講
應邀至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演講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博士乘地鐵前往英國自然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BM)拍攝秋海棠植物標本。 國際標本館代號 BM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