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31個藏品
中研院植物所所長鄔宏潘博士與彭鏡毅博士之信件_2
中研院植物所所長鄔宏潘博士與彭鏡毅博士之信件_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1982年5月,彭鏡毅博士取得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學位,並於當年8月接獲中研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5月25日經院方正式核定新所名為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之聘書。此為彭博士接獲聘書後,親筆回覆植物所所長鄔宏潘博士之信件。
彭鏡毅老師臺灣植物誌重要標本選介
彭鏡毅老師臺灣植物誌重要標本選介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菊科、水丁香、秋海棠與HAST:記彭鏡毅老師的學術貢獻
菊科、水丁香、秋海棠與HAST:記彭鏡毅老師的學術貢獻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臺灣芻料植物圖譜
臺灣芻料植物圖譜
臺灣省畜產試驗所(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1976年,彭鏡毅博士取得碩士學位後先任職臺灣省畜產試驗所楊梅分所,之後至中研院植物所周昌弘老師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並於其間與許建昌老師合著完成本書。
慶祝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在台復所三十周年紀念
慶祝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在台復所三十周年紀念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現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IPMB)
植物學學術研討會
悼念敬愛的彭鏡毅博士
悼念敬愛的彭鏡毅博士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A Speciographical revision on 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And allied forms
A Speciographical revision on 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And allied forms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發表於台灣博物學會會報
染色體觀察_水丁香屬植物
染色體觀察_水丁香屬植物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棲地喪失及破壞—尼泊爾埋葬蟲
棲地喪失及破壞—尼泊爾埋葬蟲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尼泊爾埋葬蟲為臺灣山區重要的動物屍體分解者。清境農場附近山區過度開發,造成山區日溫差變大,進而讓對溫度敏感的尼泊爾埋葬蟲無法與麗蠅競爭,影響物質轉換及能量循環。
氣候變遷—海龜蛋鐮孢霉病
氣候變遷—海龜蛋鐮孢霉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氣候變遷對新興病原體的出現或盛行具深遠影響,改變了真菌、環境和寄主的特性,進而可能驅使新興或更適應的病原體出現。海龜蛋從卵到孵化的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其一嚴峻的問題是「海龜蛋鐮孢霉病」,對全球海龜的孵化率造成嚴重影響。
棲地喪失及破壞—蘭嶼吻鰕虎
棲地喪失及破壞—蘭嶼吻鰕虎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野外調查結果顯示,河床水泥化及壩體等溪流人工構造物已嚴重破壞臺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的棲地,導致其現存族群數量已較過去明顯減少。
其他潛在威脅—陸域風機
其他潛在威脅—陸域風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據估計,臺灣每年每架陸域風機可能造成超過300隻蝙蝠死亡。
過度利用—旅鴿
過度利用—旅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外來入侵種—流浪犬
外來入侵種—流浪犬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2021年11月30日,中央研究院內一隻健康的成年白鼻心被外來種流浪犬攻擊致死。
外來入侵種—食蚊魚
外來入侵種—食蚊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外來種食蚊魚的入侵,是造成臺灣原生種中華青鱂野外族群在近年來幾近滅絕的主因。
憶恩師彭鏡毅博士
憶恩師彭鏡毅博士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資助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全球每年有 480~1270 萬噸垃圾流入大海,經風化、分解後碎成微塑膠,透過食物鏈傳遞,最後可能就被人類吃下。 照片攝於東沙島。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沒有天敵大法螺的控制,棘冠海星已將太平島90%的珊瑚噬虐殆盡。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綠島龜灣10米深的軸孔珊瑚在2020年8月嚴重白化。
汙染—微塑膠
汙染—微塑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微」害滯留?越小的微塑膠越在海洋生物腸道停留越久,且可造成隔代死亡。微塑膠使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幼生體死亡率增3倍。 照片中的螢光就是吃進去的微塑膠,藤壺攝食的微塑膠愈小,毒性愈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