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112個藏品
小孩頭帶
小孩頭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男女盛裝時都配戴頭飾,但男、女頭飾的形式並不相同。男子頭飾通常是不超過10公分寬的紅布帶,中央以圓形貝板、白色鈕扣裝飾。配戴時將飾帶置於額前,頭帶繫於後;有時頭飾也綁在籐帽上,作為帽飾。女子頭飾,多以長條形布帶編成,顏色以紅、白、黑三色為主,有時亦綴有貝板、珠串。
腿飾(小鈕、小鈴與貝珠)
腿飾(小鈕、小鈴與貝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小鈕、小鈴與貝珠)一對,腿飾長52.5cm,寬1.6cm用深藍線織成的布條,已織部份長32.5cm在距已織部份2.0cm開始,縫了一排白鈕扣,每排有27粒,用白線縫成,布條一邊縫上貝珠串成的珠條,珠條上下二端及中央為黑色玻璃珠三至五粒不等珠條末端有銅鈴。
皮製綁褲
皮製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製成,二褲管週沿以細皮繩穿繞綴飾,近腰處及褲管下方則以白色粗棉線縫合,腰圍二邊各有延伸之皮革腰帶,褲管下方寬大,各有細皮繩供繫縛。兩邊褲管下方各有二小圓洞。
銀製頭飾
銀製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使用年代約1930年左右,以一條長59公分的銀鍊子,間隔2.5公分處下綴一組銀綴子(由四方形花邊銀片一個,葉形銀片二或三個,或銀鈴一個),共計19個,銀玲僅10個。在四方形花邊銀片上刻有金錢花及圖形紋。技法為穿綴法。在兩端以紅棉布條接縫作為綁帶。
胸兜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色化纖材質之菱形十字繡布製成,下端裁製成圓弧形,上端一角亦裁截呈微弧狀,中間下方有一扇形口袋之十字繡貼布,同為黑色,上面刺繡紋樣有花葉形、鎖鏈形、三角形、直線形、曲折形等,色彩有紅、黃、綠、藍、紫紅等,此外衣身周緣亦繡有紋樣,以大四瓣花形為主,間隔則用白色毛線刺繡羊角形及小四瓣花形,大四瓣花色彩
護背手套
護背手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以黑色化學纖維布一端偏側裁製成圓弧形,在圓弧中央貼飾一塊長方十字繡布,圓弧及貼飾部份皆以紅色為主間雜黃、綠色之細毛線滾邊,十字繡布上之紋樣為直線形、三角形、曲折形、點狀等,色彩為紅、黃、綠、藍、白、粉紅等,上方一側邊縫繫一紅色毛線細繩。
男子綁褲
男子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兩褲腳主要以紅黃黑藍白紫紅等毛線夾織花紋的織布貼縫在中間,由裡往外兩側分別再加縫紅黃綠紅及黑底白圓點寬窄不一之長布條,在褲身腰際另有紅綠黃紅之橫縫布條,最上為綁帶,綁帶尾端亦加縫紅綠黃紅布條方塊,並綴毛線流蘇,每邊褲腳各有四條黑色細帶。
檳榔袋
檳榔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白色棉布製成倒梯形狀口袋,中央有一可上翻的袋蓋,裡層夾縫一等大之小口袋。整個檳榔袋袋身之正面、揹帶正面及袋蓋皆貼飾十字繡布,上面刺繡之紋樣為菱形、正方形、三角形、花葉形、直線形、曲折形、八角形等,色彩為黑、紅摻雜,揹帶尾端繫二顆鈴鐺,並綴飾流蘇。
長袖短上衣
長袖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化學纖維布料為材質,裁製成對襟圓領長袖之短上衣,衣身為寶藍色,衣領與其上釦子之底座為黑色同材質布料,領口有二顆、胸前有四顆金屬釦.袖口有淺藍滾邊,兩邊近腋下處及胸前各有一道細色線滾邊。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兩塊長方形軟質黑布接縫而成,中間接縫處飾以一條用細線編捻成之彩繩,彩繩兩側並用白色棉線間隔縫飾細點及碎花,黑布兩側各接縫一塊化學纖維材質之淺藍色布,最外緣再接縫一塊藍色碎花布,黑色布兩側有斑漬及泛黃褪色,淺藍色布上亦夾有褐色污漬。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製已剪裁具領,帶袖,二脅下開小衩,六處有絲線纏繞的帶狀鈕扣穿鼻二個在領部,二個在右襟邊,一個在右襟下的對襟處,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形成右衽,右襟緣與袖端滾一道藍邊,領上裱藍條八字形,菱眠形的黑花邊,後面中央與右襟中央邊緣繡紫、黃、綠三色。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全件甚為精緻華美。此種珠衣一般為頭目及勇士才可穿戴,但因其沈重不適穿著,後來轉為聘禮之用。
噶瑪蘭族香蕉絲整經架
噶瑪蘭族香蕉絲整經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材質為大葉山欖※此樹種具有族群象徵意涵。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紅色毛料為正面,背面及內裡均為藏青色棉布,內有二口袋,袋蓋高17公分,寬15.5公分。技法為鏤空花紋貼飾及鎖鍊繡。紋樣有十字形、方形、曲折形、帶長尾巴蛙形、橢圓形、及圓形紋等。色彩為黑、橘、綠及白四色。
女腳扎
女腳扎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cacavu為成年女性平常會穿戴的腳扎,是具保護小腿之功能,而貴族的腳扎常會有繡紋以增加美觀。通常腳扎的圖紋呈L型狀,此件為ㄇ型係特殊之處。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領有袖,已經剪裁,全衣為深藍色嗶嘰製成,領口為圓形,鈕扣共五排,每排二只,扣為漢式,為綠色玻璃珠,外包以銅,左右衣裾各有一以小珠串成的人頭及兩手裝飾,沿衣裾邊緣以彩色線繡成鋸齒狀花紋。
背袋
背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kiling是腰間的背袋,通常是側揹或是綁腰,而ljavac是包包的統稱,材質有皮製、木製(巫師箱)、植物網袋製或布料製成等多樣類型。依據圖片背帶的圖紋看來,非排灣族圖樣,可能是祖先交易或受贈而來。有趣的是背包帶子已換上排灣族的savetj(銀飾肩帶)。
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捺鑽。鑽身是主要部分,以圓木桿製成,上端較下端為細。靠近上端處有一圓洞為穿繩之用。由下端算起,在全鑽身長的四分之一處有一圓形木盤,為固定鑽的重心。最下端是鐵製的鑽頭,直接插在鑽身內。橫板中間較寬,兩端較狹,呈近似的橢圓形,中央有一圓孔,較鑽身稍大,以備將鑽身插入孔中。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上下方各有並列人頭六,上下相對。其中間夾有七人頭環形並列文樣一對,人頭中心嵌一圓頂突出的貝片,人頭雙眼以銅帽釘點飾。並列各人頭之間,以及二環形並列人頭中間上下,都以嵌鑲三角形貝片來分隔。
男繡花長衣
男繡花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二塊曲折紋麻布拼縫成,非裁剪式,以白色為主色,無領,無袖,對襟,襟緣及衣前面及二側有紅、黃、黑三色線繡成的線紋。衣肩上,袖洞緣及背面二側與中央繡菱眼形,曲折紋為主的圖案,間有黑色線條紋。菱眼形紋與曲折紋由黑、紅、綠、紫、橙諸色粗毛線將二塊布縫起來。衣背近下端有二棑橫走線條布紋路。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麻質,以三塊長布條縫成,兩端各有長條藍紋及細黑長條紋,最末端為二藍長條紋,顏色泛黃,正面錯有白色網狀紋路,惟已褪色,反面無紋路,色澤仍鮮。
腰帶(男女通用)
腰帶(男女通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帶以紅色番布製成,上有二種條紋:一為白、黑、黃三色拼成,一為黑色上有白色花紋者。前者三條,後者二條。兩種條紋相間直線排列。腰帶之邊緣亦為黑色條紋,上有白色花紋。腰帶兩端有紅色絨線及以番布織成絲狀之流蘇,最長30cm。
帶袖男衣
帶袖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袖男衣為白麻布以紅絨線織成花紋,寬10.5cm間隔著以深藍線織之花紋寬4.7cm。深藍花紋是成三角形,紅絨線花紋是成橫條波浪形,略有細黑線條紋。袖子的每個紅花紋部分,有白及深藍色波浪橫紋間隔。袖下部(即掖部)直至襬有寬7.6cm之紅布。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領無袖,以番布為底。背之下部由末端開始縫紅黑麻布,長46cm。黑色布條紋上有白線之花紋,紅黑麻布之末端為紅色長14.5cm之流蘇。前襟末端各縫三條紅色夾黑條紋之麻布,除袖口外,衣服之邊上皆緄紅布。長寬指數247.14。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