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62個藏品
中華民國參加(第5屆)亞洲影展代表團載譽歸來
中華民國參加(第5屆)亞洲影展代表團載譽歸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7年(1958)4月29日,獲得第5屆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特別獎的張小燕,和我國參加影展的代表團長龍芳,自菲律賓載譽歸來。張小燕的母親也同機返台,他們在機場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央電影公司等穆虹等人自港返台後,舉行盛會以慶祝張小燕的獲獎,並慰勞全體代表團員。
國聲大戲院揭幕
國聲大戲院揭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5年7月28日下午3點半,由麗聲影業公司新建的「國聲大戲院」在台北市寧夏西路舉行開幕典禮。戲院外擺滿了花圈,入場觀眾將戲院擠得水洩不通。開幕典禮由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主持,寶島玉女張美瑤前來剪綵。典禮之後,戲院放映由美國環球公司所出品的間諜片 《美國國家安全局》(Blindfold)。
省市立中學暨大專學校入學聯考
省市立中學暨大專學校入學聯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6年7月18日,台北市省立及市立中學舉行招生考試。考場中,監考老師核對準考證、身分證。大專聯考共分4區舉行,考生專心應試,全場寂靜無聲,台灣省教育廳長劉真赴考場視察。
台灣電視公司開播
台灣電視公司開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1年10月10日,台灣電視公司開播典禮在該公司第一攝影場舉行,由總統夫人宋美齡剪綵並為開播儀式按鈕,台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等政府首長及影星游娟等人陪同,中華民國正式進入電視時代。
吳鳳成仁二百週年紀念
吳鳳成仁二百週年紀念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7年,嘉義縣各界於嘉義綜合運動場舉行紀念吳鳳成仁200週年活動。大會由嘉義縣縣長黃老達主持,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廳長翁鈐到會致詞,運動場上的中學生們舉著吳鳳公遺像聽訓。接著,黃縣長等一行人至義人吳鳳公之墓祭拜。吳鳳廟外聚集大批民眾,廳長翁鈐主持祭祀典禮,各國小也派學生代表參加。
兵役幹訓班結業典禮
兵役幹訓班結業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兵役幹部訓練班第1期結業典禮,首先由長官致詞,接著頒發證書給結業學員,最後一同舉手高呼口號。 ※影片有部分失焦、滑格的狀況。
遣送日俘日僑歸國
遣送日俘日僑歸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將在台日人分批遣送回國。離台前,在台日人於街上出售無法帶回的資產,或以物易物,選購台灣生產的物品。火車站擠滿了帶著行李的日本人,一批又一批的開往基隆。基隆碼頭,人潮洶湧,他們將在這裡搭船返回日本。
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大會成立典禮
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大會成立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35年5月1日,台灣省參議會第1屆大會,在台灣省參議會舉行成立典禮,黃朝琴、李萬居分別當選正、副議長。黃朝琴議長並在大會中發表演說。大會之後,全體參議員合影留念。 ※此版本為由文化部「2016年台灣經典電影數位修復及加值計畫」補助的數位修復版。
中華日報社慶
中華日報社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2月20日為《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報社特舉辦社慶活動。社慶當天貴賓們紛紛在迎賓處簽名留念。當日該社也一同發表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並由張美瑤本人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相一睹偶像風采。
山地同胞豐年祭
山地同胞豐年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原始標題為「山地同胞豐年祭」。經民眾回饋,影片中出現的是賽夏族特有的肩旗及臀鈴,因此據以研判並非是阿美族豐年祭。正確應為賽夏族的巴斯達隘(paSta'ay),也就是所謂的矮靈祭。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11月12日,總統蔣中正蒞臨台北市光復路主持國父紀念館的奠基典禮,參加典禮的政府官員和外國使節有五百多人。在軍樂聲中,蔣總統將一塊白色磚塊砌入國父紀念館奠基紀念碑中。國父紀念館佔地2萬5千坪,建築圖樣由12位著名工程師共同設計。
泰雅口簧琴的演奏方式
泰雅口簧琴的演奏方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口簧琴演奏的情感與訊息
泰雅口簧琴演奏的情感與訊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口簧琴的音色變化
泰雅口簧琴的音色變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