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06個藏品
三尊聖號(丙)
三尊聖號(丙)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三堪嘆
三堪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一心念
一心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屬陰曲,用於勸亡靈,召請亡魂來臨安座,接受供養;並藉由哀婉動聽的道曲勸慰亡魂覺悟與懺悔,始得慈尊救度。曲詞描述目連挑經救母的艱苦經歷。由李安雄主唱兼司手鼓、大鑼、拍板,後場由陳輝隆拉奏高胡,李乾良敲擊揚琴。時間為5分4秒。 樂器:手鼓、拍板、大鑼、高胡、揚琴。
五傷悲(一字調)
五傷悲(一字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屬陰曲,用於勸亡靈,召請亡魂來臨安座,接受供養;並藉由哀婉動聽的道曲勸慰亡魂覺悟與懺悔,始得慈尊救度。曲詞描述陰司後心中之驚悸,以此法事薦其超昇。由李安雄主唱兼司手鼓、大鑼、拍板,後場由陳輝隆拉奏高胡,李乾良敲擊揚琴。時間為1分53秒。
一更嘆(一更露聲悲)
一更嘆(一更露聲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屬陰曲,用於勸亡靈,召請亡魂來臨安座,接受供養;並藉由哀婉動聽的道曲勸慰亡魂覺悟與懺悔,始得慈尊救度。曲詞描述淒涼的靈堂情境,感嘆人生難逃一死。由李安雄主唱兼司手鼓、大鑼、拍板,後場由陳輝隆拉奏高胡,李乾良敲擊揚琴。時間為5分44秒。 樂器:手鼓、拍板、大鑼、高胡、揚琴。
五方偈之三
五方偈之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崁仔腳調
崁仔腳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唸農作物之歌
唸農作物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內門鄉三平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崁仔腳調
崁仔腳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老開媽
老開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謠歌詞完全都以平埔語來唱,但歌詞內容潘文桂也完全不知道。這首歌共有13段,是不斷反覆的有節形式歌曲。不過這首歌的每段歌詞,頭尾都以「lao ke ma」來唱,這個動機和歌詞與台南西拉雅牽曲第四段的最後一句幾乎一樣,兩者之間是否有關,是值得再深入研究的。
祭品之歌
祭品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武壠族傳統詞曲
水金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王樹花所唱的zui jing(水金),歌詞的主題仍然是與潘安然的內容相差無幾,可見一首民歌當它失掉了著力的環境,過去「即興演唱」的能力,必定會消弱,轉而以某些固定的歌詞來演唱,這是民歌轉變的無奈過程。
水金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鄰村的潘文桂所唱的「zui jing(水金)」,在曲調上雖然大同小異,但歌詞已與興隆村的水金不同。曾他所唱的歌詞當中,也讓我們清楚的聽到當時平埔族人如何的在祀俸他們的「番太祖」。
何依嘿啊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從王樹花所唱的「hoi he ya(何依嘿啊)」歌詞內容來看,它除了是一首祭儀之後的「娛樂歌」之外,它似乎也是一首男女之間用來談情說愛的「情歌」。
呼喚神靈之歌
呼喚神靈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殺尪姨豬儀式之歌-砍竹之歌
殺尪姨豬儀式之歌-砍竹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四季春(五空小仔)
四季春(五空小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角色的誕生》
《角色的誕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鄭君里(1911-1969)是中國話劇及電影演員,演出許多電影作品,後期也參與編導製作,並獲得獎項。《角色的誕生》以鄭君里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基準,參考不同表演理論探討表演藝術。
勉勵歌
勉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月夜愁
月夜愁
鄧泰超
〈月夜愁〉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悠揚典雅的曲調,為鄧雨賢先生四首名曲之一。
大稻埕行進曲
大稻埕行進曲
鄧泰超
鄧雨賢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前曾為文聲唱片作曲發行了〈大稻埕行進曲〉等五首歌曲,其中〈大稻埕行進曲〉為日語流行歌,作詞署名文聲文藝部,描述大稻埕四個景點的四季景物變化與心境感受。歌曲曲調為二拍子,宮調式,五聲音階,四句式結構。經由編曲及清角音倚音、鄰音的運用,呈現出大調式的進行曲風。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林雅蘭
林富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以〈鶴〉一文,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第一名。
林富士先生行狀
林富士先生行狀
林富士治喪委員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