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4個藏品
《洗腳禮》銅雕
《洗腳禮》銅雕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翰福音十三章14節> 洗腳禮之創作意涵乃出於型經中主耶穌替門徒洗腳的故事。而「洗腳」一詞意味著主給門徒洗腳,而向他們表明祂愛他們到底,並且吩咐他們要照樣在愛裡彼此洗腳、彼此服事。
首期長榮學報
首期長榮學報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於1997年7月發行第一期,後更名為長榮大學學報,刊載領域涵括管理、健康科學、人文社會、資訊科學之論著。最後一期(第十七卷第二期)於2013年12月出版後停刊。
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Logo
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Logo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桌遊教材包
桌遊教材包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將遊戲融入工作、教育的Gamification理念,近年來十分興盛。透過教材包可讓設計師更方便地進行桌遊遊戲機制的測試。此教材保存於資設院。
2002年拍攝的第三宿舍
2002年拍攝的第三宿舍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紅鳩
紅鳩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外觀像極了小型的鴿子,頸後有黑色環。雄鳥跟雌鳥體色稍有不同,雄鳥看起來較紅一些。 喜歡漫步在校園的草地跟樹下啄食,也會出沒在籃球場旁黑板樹。 繁殖期間,在樹上可輕易觀察到用幾枝樹枝搭建而成的簡易巢位。 他的雛鳥也是最常被撿到落巢的幼鳥種類之一。(文/王献章)
洋燕
洋燕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常可見他們的身影穿梭飛翔於各教學大樓旁。 春季時,較少人干擾的地方,可以看到他們辛苦用泥巴築巢及育雛的畫面。 唐朝白居易的『燕詩』將這情景描述得非常淋漓盡致。 (文/王献章)
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嘴巴為勾狀,與猛禽類似,主要以昆蟲為食。 出現於校園中的空曠地帶像是足球場大草原、籃球場、操場,喜停棲於突出物上或空曠樹枝。秋冬季節,在圖書館前的大草原足球門框上,也許就能看到牠喔。(文/王献章)
麻雀
麻雀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校園常見的普遍鳥之一,在長榮大學校園內常出沒在木棉樹及操場的草皮。不甚怕人,喜群棲。秋冬季節在校外田地晃一晃,甚至能看到幾百隻一群一起群飛的盛況。(文/王献章)
翠鳥
翠鳥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一身寶藍色羽衣的翠鳥,靠捕魚為生,又稱為「魚狗」。校園內的生態池,偶而可見到它美麗的身影。(文/王献章)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喜歡於草地上啄食蚯蚓,下過雨的樹下、草地上, 有機會在荔枝園看到它跟蚯蚓拔河的身影。(文/王献章)
第5屆國家企業環保獎獎牌
第5屆國家企業環保獎獎牌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國家企業環保獎」為代表國家最高環保的榮譽獎項,長榮大學第四度獲獎,從128家企業中脫銀而出,榮獲「第五屆國家企業環保獎銀級獎」,頒獎典禮於11月21日上午舉行,由總務長黃琴芳代表領獎。此次獲獎代表本校在社會責任的環境保護績效又更上一層樓,彰顯本校致力於環境保護面向的耕耘成果,受到國家級評比的肯定。
英國QS「2024世界大學-亞洲排名」 長榮大學連續四年上榜
英國QS「2024世界大學-亞洲排名」 長榮大學連續四年上榜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11/8公布「2024世界大學-亞洲排名」(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今年亞洲地區共有857所學校上榜,其中台灣共有46所公、私立大學院校進榜,長榮大學連續第四年上榜,在台灣地區排名24,亦
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在長榮大學校園內常出沒在木棉樹。
2009年1月15日蘭大衛紀念圖資大樓「焚而不燬」荊棘樹雕揭幕
2009年1月15日蘭大衛紀念圖資大樓「焚而不燬」荊棘樹雕揭幕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焚而不燬」是全世界改革宗教會和長老教會的共同標誌,源自舊約聖經摩西出埃及時看見的異象:荊棘被火焚燒卻沒有焚燬。象徵上帝的子民雖遭遇迫害、困苦、災難與熬煉,卻有上帝的同在、保守、帶領與祝福,因而散發生命光輝。
2022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第98名
2022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第98名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2022世界綠色大學評比(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於12月12日揭曉,共有80個國家、1050所各國大學參加,全台僅30所大學入榜,長榮大學排名全球第98名,國內排名第10名,總分8210分,相較於去年整體進步385分,每一項指標分數均有提升,其中以
禮拜堂定礎感恩禮拜
禮拜堂定礎感恩禮拜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2017年9月29日於荔枝園舉辦新建禮拜堂定礎感恩禮拜
輝椋鳥
輝椋鳥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在長榮大學校園內常出沒在木棉樹、樟樹、蒲葵及籃球場旁的黑板樹。
野鴿
野鴿
長大採編暨校史組
令人又喜又恨的鳥種之一,喜歡築巢在建築物邊緣,造成住民的困擾。因為腳是紅色的,所以台語又叫「紅腳」;又因為身體會產生一種可防水的粉狀物,也稱為「粉鳥」。(文/王献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