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379個藏品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建議,與影劇協會聯署提案,經金馬執委會多數無異議通過,由李行榮獲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臺灣新民報
臺灣新民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大正13年末永仁正式成為臺灣總督府的高等官
大正13年末永仁正式成為臺灣總督府的高等官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末永仁1924年高等官任官時,末永仁只具有高中學歷,且出身為平民,所以直到大正十三年才升為高等官.「末永仁產業技師ニ任ス」(1924-05-01),〈大正十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高)第二卷乙秘書 典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如何寫出台語之本字:與人間有關之語彙(3.病痛) 〉
〈如何寫出台語之本字:與人間有關之語彙(3.病痛) 〉
國立臺灣文學館
要了解台語的意義與正確用法,需先探求本字、找出字的真正意義,才能免於誤用。本文中許成章分析和病痛有關之語彙、諺語、習俗等,指出常見的錯別字,並加以說明字根意涵。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葉公超、金勤伯、高逸鴻、胡克敏、趙松泉、邵幼軒、馬壽華等7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四季長春〉。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作畫留影,左起:金勤伯、馬壽華、邵幼軒、高逸鴻與龔書綿伉儷。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林玉山、陳雋甫、吳平、歐豪年、陳子和等5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大壑雄風〉。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紀念留影,左起:陳子和、林玉山(左3)、歐豪年(左4)。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又銘、梁中銘、季康、陳丹誠、李奇茂、傅狷夫等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國父在臺灣〉。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季康、梁又銘、傅狷夫、陳丹誠、李奇茂。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張穀年、姚夢谷、劉延濤等3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橫貫攬勝〉。 圖為合繪名家紀念留影,左起:姚夢谷、張穀年、劉延濤。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葉公超、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胡克敏、季康、姚夢谷、陳子和、傅狷夫、陳丹誠、邵幼軒、吳平、鍾壽仁、歐豪年、范伯洪等1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張大千、葉公超、劉延濤、高逸鴻、金勤伯、胡克敏、傅狷夫、姚夢谷、季康、陳丹誠、陳子和等12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松柏同春〉。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陳丹誠(執筆者)、高逸鴻、劉延濤(執筆者)、陳子和(執筆者)、季康(後立者)、姚夢谷。
藍蔭鼎與恩師石川欽一郎合照 1924年(翻攝)
藍蔭鼎與恩師石川欽一郎合照 1924年(翻攝)
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
翻攝自蕭瓊瑞《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2018年,頁134。
參與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的合作協議書
參與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的合作協議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柏克萊-伊利諾-馬里蘭聯合陣列望遠鏡(BIMA)為最早期的毫米波干涉陣列之一。是我國天文學界「以設備製作換取前沿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第一例,是重要里程碑。合作協議書由中央研究院吳大猷院長簽署。
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
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柏克萊-伊利諾-馬里蘭聯合陣列望遠鏡(BIMA)為最早期的毫米波干涉陣列之一。是我國天文學界「以設備製作換取前沿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第一例,是重要里程碑。
徐遐生與林家翹
徐遐生與林家翹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2005年,時任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的徐遐生院士,前往北京清華,頒贈榮譽博士學位給恩師林家翹院士。林家翹院士為徐遐生院士就讀MIT時的指導教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