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4912個藏品
Baruya 人與鹽條 Baruya People and Salt Bars
Online Digital Sources and Annotation System
新幾內亞的 Baruya 人住在內陸高地,他們種植特殊植物(薏苡)、從中提煉出鹽,製成一個個鹽條。鹽條可作為貨幣使用,跟其他部落購買斧頭、武器、珠貝、羽毛裝飾、有魔法的堅果、樹皮斗篷、配檳榔的石灰、或支付儀式專家的服務等。
留言便利貼:如果世界上沒有貨幣?(貨幣、制度與價值觀) Post-It Responses: What Would The World Be Like Without Currencies? (Currencies, Institutions, and Values)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觀眾便利貼留言回覆。
留言便利貼:如果世界上沒有貨幣?(平等與秩序) Post-It Responses: What Would The World Be Like Without Currencies? (Equality and Order)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觀眾便利貼留言回覆。
留言便利貼:如果世界上沒有貨幣?(生活與社會) Post-It Responses: What Would The World Be Like Without Currencies? (Life and Societ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觀眾便利貼留言回覆。
觀眾留言:「如果你可以用貨幣交換任何東西,你最想要用它來換什麼呢?」 Audience’s Responses: What Would You Like Most To Use Currency In Exchange For?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如果你可以用貨幣交換任何東西,你最想要用它來換什麼呢?」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觀眾的留言回覆。
羽毛錢 Feather Money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聖克魯茲(Santa Cruz)島民從深紅攝蜜鳥擷取紅色羽毛,以特殊技法黏編成捲,一捲 10 公尺長,製成羽毛錢。紅色的羽毛錢——tevau——綁縛在纖維裡襯上,蜷繞於樹皮製的芯卷,旁綴有串著種子的掛件。
所羅門群島島民向英國殖民官員交稅 Islanders of Solomon Islands Paying Tax to British Colonial Officer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男人們手持稅務記錄小簿,排隊等待面見區域官員以繳納稅金。前景侍立的一名男性,手持著帶有刺刀的步槍。攝於所羅門群島的 Maramasike。
所羅門群島貝珠項鍊 Shell Bead Necklace in the Solomon Islands
郭佩宜 Pei-yi Guo
所羅門群島貝珠項鍊,編有典藏者個人名字拼音,曾出展於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
舊台幣及金圓券 Old Taiwan Dollar and Chinese Gold Yuan
巫文隆 Wen-Lung Wu
舊台幣及金圓券。舊台幣為 1946 至 1949 年間,中華民國政府於台灣所發行之地區法定貨幣。金圓券為中華民國於 1948 至 1949 年間所發行之法幣,目的在於為政府積累金銀儲備、取代惡性通膨貨幣。圖為中研院民族所「人類學家的錢包」特展展場實景。
太平天國五大主要領袖的銅像 Bronze statue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K Jintian Uprising Museum, depicting key leader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位於中國廣西桂平市金田起義博物館前的太平天國領袖銅像:天王洪秀全、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東王楊秀清。
巴布亞新幾內亞珠母貝(kina) Neck-Ornament, Kina, in Papua New Guinea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彎月型、打磨過的珠母貝所製成的頸飾,貝體兩端有兩穿孔,右側穿孔已破裂,下方有一較小之鑽孔替代。纖維繩穿過兩孔作為頸飾的吊帶。由大英博物館民族誌部門 Michael David Peter O'Hanlon 博士於 1986 年購入。
所羅門群島 Roviana 貝環 Shell Bracelet from Roviana, Solomon Islands.
郭佩宜 Pei-yi Guo
所羅門群島 Roviana 貝環。A shell bracelet from Roviana in the Solomon Islands.
1963年_宜蘭縣南澳鄉_小孩跟著大人到山田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拍攝地點:未知。
使用:《南澳泰雅人》上冊,頁114後。
1963年_南澳國小升旗典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南澳國小校史:https://www.naes.ilc.edu.tw/%E6%A0%A1%E5%8F%B2/
拍攝地點:未知。
臺北商品陳列舘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野豬獠牙(萬那杜) Boar tusk (Vanuatu)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成長為環狀的野豬獠牙,為萬那杜當地通行的貨幣之一。Pair of boar's tusks, grown into a circle. Boar's tusks are used as local currency in Vanuatu.
準沙彌遶境終點的佛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雕神像:關聖帝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年_宜蘭縣南澳鄉_外部掛滿獸骨的家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