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5個藏品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這份四頁的研究進度報告,沒有押上明確的日期,也看不太出來是否是爲了繳交給什麼單位而撰寫。但是從內文看來似乎是寫於1983年左右。佔較多篇幅的部分則是文獻的整理。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雙園國中任教時所設計的課程大綱及評量題目
郭芝苑與張邦彥、李哲洋合影
郭芝苑與張邦彥、李哲洋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左起作曲家張邦彥、郭芝苑、音樂學家李哲洋。藝術家到咖啡廳聽音樂,是日據時代就留下的風氣,五O年代,臺北有兩家以西洋音樂唱片聞名的咖啡廳,一家是在中山堂附近的「潮風」;「潮風」結束後,新公園旁的「田園」咖啡廳也別具風格。照片中三位愛好古典音樂的好朋友都會在那兒相會,討論音樂與藝術。
康謳幫李哲洋寫的赴日進修推薦書
康謳幫李哲洋寫的赴日進修推薦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許常惠 中法音樂家合影
許常惠 中法音樂家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中法現代音樂交流,左起:張昊、許常惠、夏野;右起:曾興魁、戴文治、威爾納。李哲洋/攝影。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作品編號 6,封面加上三頁文字手稿。
呂炳川 參與之「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照片
呂炳川 參與之「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照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3
1983年8月18-24日在臺北市舉行的「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於濟南路臺大校友會館由呂炳川主持的一場討論會。右起為:鄭德淵、呂炳川、魏德棟,中立攝影者為李哲洋。
呂炳川在酒會慶祝時留影
呂炳川在酒會慶祝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榮獲日本藝術祭大獎之後,在臺北市和平東路的宅第中酒會慶祝。右立者為許常惠、右二立者為呂炳川、左前坐者為呂泉生、中坐者為林東淦、其後立者為李哲洋、右坐者為陳奇祿。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0 中時晚報 14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67年在基隆三中任教時向當時的校長所呈上的報告,報告中請求校長重新考慮三位雖然因爲操行面臨退學,但是在管樂隊表現優秀的學生的處分。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一書書名頁的影本,旁邊寫有李哲洋先生的眉批:「把握、甚至成爲引導我的音樂生活的科學依據。李哲洋57.11.27于永和筆記」。而本書原書名爲《比較音樂學の業績と方法》,作者岸邊成雄則是呂炳川先生在日求學時的導師,譯者顏文雄則是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西隊的成員。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洪建全基金會、李哲洋、雷驤所共同簽署的三方合約。合約是關於由李哲洋先生收集各語言(國語、福佬、客家、臺灣土著族)的兒歌與嬉戲並撰寫相關的解說,做成一張「音樂教育唱片」。唱片的製作由雷驤負責,出版則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李哲洋一生心血有歸宿 林絲緞將亡夫珍藏音樂史料捐給藝術學院」民生報剪報
「李哲洋一生心血有歸宿 林絲緞將亡夫珍藏音樂史料捐給藝術學院」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1.5.9 民生報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1 中國時報 2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5 自立早報 1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登於《全音音樂文摘》75年的11月號,從教學現場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拍子相關術語的翻譯爭議。隔年的76年2月,李哲洋又針對了改版後的中學教材,做了一點點的補充。
1962.3.28 青年節阿緞為基隆三中編舞,於基隆中正堂前留影
1962.3.28 青年節阿緞為基隆三中編舞,於基隆中正堂前留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62年3月28日爲了青年節的表演節目,李哲洋先生找了妻子林絲緞女士編舞來讓學生演出,此照片爲當時之留影。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9年為亞洲文化中心舉辦之亞洲音樂研討會所撰寫的論文,根據李哲洋先生的自序,這篇文章最初的構想其實是「當代中國古典音樂與民俗音樂的關係——以三位作曲家爲例」,但最後卻在寫作以及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整個臺灣音樂史都有著和相同的背景,因此題目也隨之演變成今日看到的這樣。
1964年夏天與登山訓練隊在八仙山半途
1964年夏天與登山訓練隊在八仙山半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與登山訓練隊之合照。
1966.4李哲洋帶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
1966.4李哲洋帶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帶領着基隆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之照片
音樂學懺悔錄
音樂學懺悔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於1980年3月20日,實踐家專音樂科科刊《小樂府》。本文爲〈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一文的補充及勘誤。
彙編「臺灣新音樂發展資料」工作簡報
彙編「臺灣新音樂發展資料」工作簡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84年和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之前身)簽約,開始進行臺灣新音樂史料的編纂。此份文件爲1985年他向文建會提出之工作報告。 報告中提到了利用全音音樂文摘來協助史料的收集、已經掌握到的文獻資料及後續的工作計畫等內容。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由李哲洋先生翻譯、1979年12月31日由大陸書店出版的《教育舞蹈原論》一書之譯者序。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於1978年1月的雅歌月刊中,李哲洋先生描述了自己參與全音音樂文摘的經過,以及在進行編輯工作時,他所面臨的難題:如何衡平出版社的要求及讀者的需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