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個藏品
昭和初期臺灣女性像
昭和初期臺灣女性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初期(1930年左右)的臺灣女郎,從其打扮情形看,似操藝妲職業的小姐。
日治臺中市街鳥瞰圖(臺中州廳)
日治臺中市街鳥瞰圖(臺中州廳)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照片是日治時期臺中市街鳥瞰圖,似於明治42(1909)年地方官治改訂為臺中廳後所攝。在遠方橫線的道路為今三民路,中央從前面到三民路的道路為今民權路,右邊為今民族路。民權路近三民路左邊明顯的建築物為臺中州廳。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明治41(1908)年,在臺中有日人梅谷直吉嘗試七萬籠的香蕉輸出,但因初次無經驗而失敗。翌1909年出貨香蕉十萬籠成功,便繼續輸出,也有同業參與,後組織組合(工會),年年順利輸出香蕉。至大正12(1923)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大正14年由生產者組織臺灣青果同業聯合會,負責青果檢查服務。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明治41(1908)年,在臺中有日人梅谷直吉嘗試七萬籠的香蕉輸出,但因初次無經驗而失敗。翌1909年出貨香蕉十萬籠成功,便繼續輸出,也有同業參與,後組織組合(工會),年年順利輸出香蕉。至大正12(1923)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大正14年由生產者組織臺灣青果同業聯合會,負責青果檢查服務。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明治41(1908)年,在臺中有日人梅谷直吉嘗試七萬籠的香蕉輸出,但因初次無經驗而失敗。翌1909年出貨香蕉十萬籠成功,便繼續輸出,也有同業參與,後組織組合(工會),年年順利輸出香蕉。至大正12(1923)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大正14年由生產者組織臺灣青果同業聯合會,負責青果檢查服務。
湧泉閣
湧泉閣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清光緒15(1889)年臺灣府城築城時的考棚,位於今民權路的臺中市政府所在地構內。明治34(1901)年11月廢縣置廳,而為了臺中廳舍新築工程,因考棚為具有歷史意義的遺址,大正13(1924)年將留下的考棚主樓移至新高町水源地,同年11月移築竣工,重新命名為「湧泉閣」。照片為湧泉閣樣貌。
臺中新富町通街景
臺中新富町通街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日治時期稱為新富町通的新街路,也是接通彰化、豐原的縱貫道路,及現今的三民路。日本領臺初期,明治30(1897)年左右,從今民權路向公園方向的三民路右側為新町,左側為富貴街,多為移入臺中的日本人所住。後把兩側街名的新及富頭字合成稱為 「新富町」。是植有路邊樹的近代化街路。
臺中公園風景照
臺中公園風景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八景之一的臺中公園風景照片,昭和15(1940)年從池亭側面大墩丘方面拍攝。
日本人座轎渡過河床
日本人座轎渡過河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中部的開發比南北部都還遲,原因為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大肚溪及濁水溪等溪流多,每逢洪水氾濫,水流就改變河床。架橋困難,交通必須靠人徒步或架轎。此照片為大正9(1920)年所攝,日本人坐轎渡過河床的鏡頭。
寺廟祭典遊行表演的七爺八爺
寺廟祭典遊行表演的七爺八爺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寺廟祭典上遊行表演的七爺、八爺,民間一般又稱為「黑、白無常」。身高丈餘,口吐舌頭的七爺是謝必安將軍,面色黝黑的八爺是范無救將軍,身高僅5尺。將軍胸前的紅布條有「稻江」字樣,應是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所屬。
人力抽水灌溉作業實況
人力抽水灌溉作業實況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日治昭和初期農田,用人力從水圳抽水灌溉農田的作業實況。
機器採收甘蔗
機器採收甘蔗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日治昭和初期農田,製糖會社用機器採收割的鏡頭。
臺中公園池庭\
臺中公園池庭\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八景之一的臺中公園風景照片。昭和10(1935)年從水池邊今公園路方向拍攝的池亭正面,右邊有噴水的景觀。
日治臺中市街鳥瞰圖(臺中州廳)
日治臺中市街鳥瞰圖(臺中州廳)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照片是日治時期臺中市街鳥瞰圖。眼前的道路為今民權路,遠方四方形建築物,是大正9(1920)年官制改定為臺中州之後的州廳廳舍,其前方的圓形屋頂建築物是舊臺中市政府。
同業組合建築物
同業組合建築物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香蕉移出日本是在明治41(1908)年開始,由於產量與供給增加,青果同業者協議組織「中部臺灣青果物移出仲買商組合」於大正3(1914)年成立。照片為其同業組合建築物,於今民族路與柳川東路角。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香蕉集散市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明治41(1908)年,在臺中有日人梅谷直吉嘗試七萬籠的香蕉輸出,但因初次無經驗而失敗。翌1909年出貨香蕉十萬籠成功,便繼續輸出,也有同業參與,後組織組合(工會),年年順利輸出香蕉。至大正12(1923)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大正14年由生產者組織臺灣青果同業聯合會,負責青果檢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