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960個藏品
鈴拔(左側)與竹響
鈴拔(左側)與竹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大鼓與六音鼓
大鼓與六音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圍鼓
圍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拍
竹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矩鑼
矩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圍鼓
圍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影
竹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搖曳的竹影、時而飄、時而剛、時而韌、時而堅,充滿無盡的意味…… 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力圖展現「竹影給他激發的感觸」,通過一個「六音音列」來控制全曲的音高,通過不同音色的呼應、對比,來展現那多變的竹影。
第二二胡狂想曲
第二二胡狂想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由極豐富民族特色的湖南花鼓戲音調及部分湖南民歌的旋法特點,結合近現代作曲技法加以創造性的融合,提煉及展開而成。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氣息。樂曲表現出一種堅韌不拔、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抒發了在前進道路上不畏艱難、一如繼往的豪邁氣慨,作者內心對中國美好山河的謳歌與讚美。
古老靈魂的光譜
古老靈魂的光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為紀念在天文史上被降級除名的冥王星所作。如今它換了名字與身份,原有的星體與軌道卻仍恆常存在:如同曲中素材之單一,以「F#」為基礎之中心音高,在五個連續樂段「古韻-形變Ⅰ-漸層色-形變Ⅱ-尾韻」中。歷經著色、發展、偏離與回歸等過程,試圖變化、構築該「音」之多重層次。
相和吟
相和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曲名取自古代音樂體裁 《相和歌》,即所謂「絲竹更相合,執節者歌」之說。亦取其相互配合、融合之意。作者欲借此表現形式體現其多維的音樂思緒:各聲部語句、氣息的呼應;音樂進程中樂思之張弛與發展:空間內現場演奏與預製聲場之交疊;時空間傳統元素與電子手段之交融和對置。
阿哩哩
阿哩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祖國西南地區的玉龍山腳下,有一座歷史悠久而美麗的古城麗江,世世代代生活著一個民族-納西族。那裡的山山水孕育了納西族獨特而又神秘的東巴文化以及勤勞、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樂曲素材取之於納西族民歌《阿哩哩》以及雲南其他民歌的某些旋法特色綜合創作而成。
風,土,歌
風,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風者、風也,風土、歌謠也。風采、風度也。本曲嘗試藉由各種人聲與音樂素材來表現「風」的具象音響,風土人文積澱之台灣原住民與漢族傳統音樂素材的重層交織,以緬懷畢生奉獻於本土音樂之採集、研究與創作的師長們,並隱喻台灣的族群歷史與大自然生態憂患。
月暈
月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月暈是我嘗試使用傳統樂器-古箏所創作的現代音樂作品。而三台古箏更能將古箏的性能發揮地淋漓盡致。全曲以古曲《月兒高》做為基本素材。企圖將古人對月亮的聯想和詩意用現代新的音響美學重新詮釋。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寫景(第一頁到第十一頁)月兒在雲霧間穿梭,若隱若現。終而穿破雲層。嶄放華彩。
霧社一九三O
霧社一九三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霧社一九三○》以霧社事件為主題,並取材台灣泰雅族生活歌謠作為音樂動機,特地為紀念此一抗日運動所譜曲,獻給古今中外追求自由與和平的人類。
玲瓏
玲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玲瓏,本意為玉聲,清越的聲音。常用來形容精靈小巧、玲瓏剔透之物。在班固(東都賦)中可看到「鳳蓋梵麗、合鑾玲瓏」,在李白「玉階怨」也可看到「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等字樣。
幻聽
幻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幻聽-為人聲和室內管弦樂團》應馬里奧達維多夫斯基音樂節暨第62屆美國作曲家論壇委約,創作於26年春。該作品的靈感來自對藏傳佛教音樂、藏戲、佛教哲學的思考和印象。我的家鄉四川有一個著名的藏傳佛教聖地-德格。
月明清冷
月明清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十幾年前的一個深夜裡,我獨自走在校園林間的小道上,背誦曹操的詞,突然一種空寂的感覺襲上心頭,踱步緩行,襯著月景寫下這首歌詞。配合歌詞的詞意,筆者用中國傳統唱腔的唱法處理歌詞,並且運用各種不同的擊樂音色凝造氣氛,描繪出歌詞的意境和內心的情緒。擊樂演奏者可以自行判斷需不需要增加一位助手。
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京》一曲靈感來自宋詞《南鄉子》   自古帝皇州 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 堪愁 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 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 回頭 欄外長江空白流
第二二胡協奏曲
第二二胡協奏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協奏曲靈感來自台灣南部鄒族民歌,並採用少許素材變化而成主題。二胡獨奏開始時,以虛實音演奏揣摩山谷的回音。三個樂章以連續不斷方式演奏。
盤歌
盤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這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喊山、對歌,那種面對自然放聲而歌的景象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對於我,這情景、這聲音,如同先人刻在我心靈上的烙印,久久不能淡去。此曲題獻給那些自由歌唱的人們。
清濁
清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清濁」為小型室內樂,時間長度為九分二十二秒。題目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之意。作品創作素材靈魂是在一首「青海花兒」的引發和催化下,形成了主題樂句並由此發展成為全曲。它自由的本質使樂象變化,解體與重組,造成意與象,物象與意向之間即自由的時空關係和凝散自如的變幻,內涵豐富。
江雪
江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有感於唐代著名詩人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寂靜是唯一的音樂
寂靜是唯一的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創作靈感來自於徐志摩(1896-1913)《再別康橋》的其中一段:「悄悄是別離的笙蕭」。對我而言,徐志摩揮別摯愛的地方不僅僅為短暫的離別而已。其中更流露出了一股秋意,或是說「人生的秋天」。音此。作品的感覺和馬勒《大地之歌》中的〈告別〉有點類似,表達了永恆的別離。對於聽者而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