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3個藏品
嬰兒籃
嬰兒籃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每個新生命的誕生在族群、部落與家族中都是被祝福的一件喜事,各族都用不同方式來迎接生命的到來。魯凱族嬰兒籃主要由女性長輩製作給予新生兒,傳統上製作技術優劣也被視為評斷女性能力的一環。嬰兒籃由兩層半繭型的編織物組成,外層以竹/藤編織成堅固外籃;內層為保護新生兒稚嫩肌膚,以柔軟的月桃葉編織而成。
木琴
木琴
札哈木樂舞集/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賽德克木琴使用羅氏顏膚木(山鹽清)製成,砍下後需陰乾3個月才可製作木琴,傳統上連底座都是原木,本次展示為改良式,底座為鐵製。木琴由四段長短不一的原木組合,每一段一個音階,主要音階為Re、Mi、Sol、La為主。
籐籃
籐籃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多為泛靈信仰,相信萬物有靈,族內逝者也會成為祖靈繼續保護庇佑親人。本件文物依據邵族「祖靈籃」形式製作而成,僅為教育展示品,未做祭祀用途,而祖靈籃又稱「公媽籃」。位於臺灣中部的邵族,各家皆會設置有祖靈籃,籃內由下而上依序放置祖先、已逝親人留存之傳統服飾,除祭司外不可讓外人碰觸。
家屋簷木雕板(部分)
家屋簷木雕板(部分)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家屋製作同樣依循生活環境條件,方便取得之資源作為建築家屋材料。位於臺灣南部山區的排灣與魯凱兩族,其活動區域自然資源多板岩地形,傳統上即利用板岩為材料搭建石板屋做為家屋居住使用。特別是其社會階層屬貴族或頭目階層之家屋,則利用各式專屬之木雕圖紋裝飾其家屋,以彰顯此家屋家族之社會地位不凡。
男用背簍
男用背簍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地理環境為熱帶與亞熱帶氣候,森林植物茂密,生活於此的臺灣原住民族多以自然取得之資源製作生活物件。本件賽德克族男用背簍,材料取自黃藤;採藤、削藤與各式編法技術在不同的族群中,各有其獨特之特色。背簍也為各族群載運背負各類物品的重要工具。
鄒族男子獸牙臂環
鄒族男子獸牙臂環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對於生活技能(如狩獵、墾植)的習得,常常反應在其社會中特殊裝飾的使用權利。本件鄒族男子臂環由獸牙、棉布與人髮組合而成,過去須擁有一定數量狩獵山豬成果或是取得敵人首級的事蹟方得擁有配戴之權利。
湯匙/木匙
湯匙/木匙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飲食習慣多取自周遭環境大自然之給予,相關食器的製作也由自然萬物中取得原料製作。阿美族與卑南族湯匙分別製作自竹與木等材料,強調使用上之實用性質;而另一件魯凱木匙則具有精美的人型雕刻,在該族群中為具有貴族身分方可使用之物件,反映出魯凱族群社會階層的樣貌。
捧酒箸
捧酒箸
東京國立博物館
抹額
抹額
東京國立博物館
阿伊努人勞作時佩戴的抹額,以彩線刺繡進行裝飾。
奉酒箸
奉酒箸
東京國立博物館
棉布衣
棉布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斗笠
斗笠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由俄羅斯阿莫爾河流域的山丹人(其主體即今烏爾奇人)傳入日本的斗笠。
捧酒箸
捧酒箸
東京國立博物館
壺
東京國立博物館
神女上衣 藏青地花花紋錦
神女上衣 藏青地花花紋錦
東京國立博物館
從「松皮菱」與「鞠夾」等具有日本特色的花紋可知,所用提花織物應來自日本。
陣羽織
陣羽織
東京國立博物館
陣羽織是阿伊努男性服飾,作為禮服用於儀式著裝。
樹皮纖維衣
樹皮纖維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倉房(模型)
倉房(模型)
東京國立博物館
阿伊努人為了度過嚴冬,鄰近屋舍建造此類倉房,以便貯藏糧食。
樹皮纖維衣
樹皮纖維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類衣物代表了阿伊努人的服飾文化。所使用的布料由從裂葉榆的樹皮提取的纖維編織而成。
棉布衣
棉布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捧酒箸
捧酒箸
東京國立博物館
女釵
女釵
東京國立博物館
打緯刀
打緯刀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用樹皮纖維織布的織機上的工具。
託盤
託盤
東京國立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