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4個藏品
36迎媽祖
36迎媽祖
林智信
三十六、福州十番吹
歡夏
歡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凸版油印彩色版畫,1983年為童玩系列四季作品之一。畫面下方男童與女童吹著蚱蜢造型草笛,斗笠丟至一旁,深藍的天空布滿白色的雨滴,上方有彩虹橫過,顯露兩人趁著雨天偷閒遊玩。整體風格十分卡通化,呈現一種有如兒童畫的趣味。顯示作者對臺灣人文風情和傳統民俗有著濃郁的情懷體認。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2年受中華郵政委託創作,為親子郵票四枚組其中的一件。該套郵票是以臺灣農村母子天倫之樂為主題,並以四季劃分每幅作品。此幅彩色作品描繪的是坐在矮凳上的母親餵食小兒的場景,孩童的座椅由一般的板凳加工而成,一物可二用,展現樸實大眾的生活智慧。畫面中人物的衣著與冷色調的色彩,呈現出冬天的樣貌。
 捉迷藏
捉迷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油印版畫,1952年作品,刻劃臺灣早年農村生活的各種面相與風貌,具有深刻的鄉土情懷,畫中一群孩童正在玩矇眼抓鬼的捉迷藏遊戲場景,中間孩童似乎喊著:一、二、三、四、五…,躲好了沒?我要來抓你了! 傳達了快樂童年的氛圍,讓人想起兒時與同伴們的嬉戲,也是臺灣民眾的集體共同記憶。
玩陀螺
玩陀螺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水印版畫,1987年作品,描繪的是孩童一起玩陀螺的場景,旁邊的俗諺中是對不同材質陀螺的評價。陀螺在古早農村生活中,是孩童不可或缺的玩具,通常是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製作,而木材因各地植物生長情形略有不同,樟樹所作的陀螺最受孩童青睞,因為質堅不易破,旋轉時還會發出嗡嗡聲,增添打陀螺的樂趣。
迎親圖
迎親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凸版油印彩色版畫,1982年作品,創作理念源自於史博館1980年在臺南舉辦古禮迎親活動,當天作者跟隨隊伍實地記錄,從前頭的炮駕、迎親親友、新郎倌、花轎、嫁妝、到尾端的小舅子等迎親行列安排皆有其意涵,讓後輩可以了解傳統非常重視的迎親文化,極富歷史性。
黃金鼠娶親
黃金鼠娶親
國立歷史博物館
彩色木板版畫,1995年作品。作品描繪的民間故事「老鼠娶親」。傳說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晚上人們會早點睡,以免打擾鼠輩的大喜事,並在老鼠常出沒的牆角灑些鹽米,作為祝賀,希望來年能減少鼠害。作品風格色彩豐富,造型樸拙、厚實、有力,帶有濃厚的民俗趣味。
迎媽祖(集錦)
迎媽祖(集錦)
國立歷史博物館
彩色木板版畫,1998年作品;為1995年「迎媽祖」長卷版畫的集錦版。作者將媽祖巡遊遶境的精采景物,如:七爺八爺、車鼓陣等,以結合藝術性和民俗性的紀錄手法;作品從刻繪木板、印刷、染色至完成,其程序複雜,運用刀刻的效果,展現出作品樸拙的力道。
沐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凸版油印彩色版畫,1979年作品,1982年入選瑞士第九屆國際版畫展。作者以流暢的木刻線條與繪畫性的多層次表現法,將常民生活百態進行美學呈現,極富草根性與生命力;作品刻劃農夫戴斗笠、捲褲管,雙手撥起水花幫兩隻水牛沐浴的場景,而牛隻似乎也很享受泡澡的過程,充分展現鄉村農耕樸實的生活。
赤嵌夕照(赤嵌樓)
赤嵌夕照(赤嵌樓)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凸版油印彩色版畫,1985年為臺南勝景系列之一作品,此系列以描繪臺南特殊和有名的地景作為代表地方的特色,這幅為臺南重要的古蹟建築「赤嵌樓」。身為臺南人,作者以童年生活為創作起點,呈現黃昏時的赤崁樓,夕陽光線透過昏暗的建築與樹木轉變成美妙的色彩。畫面透露出個人粗獷古樸的技法,以及對臺南的濃郁情感。
布農家族
布農家族
林智信
52迎媽祖
52迎媽祖
林智信
五十二、十二婆姐
赤崁樓(二)
赤崁樓(二)
林智信
05迎媽祖
05迎媽祖
林智信
五、哨角、媽祖頭旗、鼓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