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37個藏品
貯穀籃
貯穀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Bahu 貯存小米的藤籃,此件的特點在於籃內另外再編織的一圈收口,這是較為少見的藤編。由形製來看,與過去婦女背負物品的藤籃(kiri)非常相似。為了使藤器更加耐用,族人都會採取煙燻的方式,讓燃燒的灰質、油質附著於藤器上,經過長期的煙燻與使用,便呈現出深褐色又具有微微的光澤。
火藥罐
火藥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火藥罐(筒),主要是用來攜帶與放置火槍使用的火藥用具,可防止火藥受外界環境影響,受潮或燃燒。排灣族的火藥罐如同其他原住民族多以牛角、獸骨或木頭仿獸角形式刻削而成,早期形式類似漢人,呈彎角錐狀,可立於平面,上尖端有一塞蓋可防露出或受潮,器身有菱形、蛇形紋飾與漆飾。
圓木盒
圓木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器形為一平口、大腹、無頸之圓形壺,平底,有蓋,蓋上有鈕蒂。全體呈黝黑色,由整段木塊雕成,壺面似曾塗以深色顏料。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中籐背籃
中籐背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細籐皮編成,採變化之方格編法,利用兩股籐皮與一股籐皮分合之交叉變化,在籃身上下個形成一道環狀花紋,口緣則由數股合併後分別收口成環形,背帶上縛繫之尼龍繩可穿環而過,作為籃口收放之用,籃底成圓形,尚有數根雞毛,推測原先籃中裝有雞隻。
骨雕品
骨雕品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與骨製,縱部面呈角形,橫截面盒身呈梯形蓋呈錐體形。蓋為木製,中空,有塞部具一銅環蓋頂圈銅。盒身上雕刻曲折文,線條文,連杯狀梳形文菱眼形文,盒身中孔無底部,蓋色紅,黑相同,盒為黑白色,凹部著黑色。
搭褳(B套)
搭褳(B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緣為寬約75.0cm之藍色帶,內面中線處有一開口,兩邊內有硬紙板夾層,並分別在旗上貼縫幾何形圖樣,下接一塊黑色絲質布,在中線左右各有雙摺,兩邊並各有黑褐色同為7.5cm之長條形布邊,上方貼飾一個4.0cm等邊三角形碎花布,藍色帶兩邊分別綴接一15是一種口袋,這是早期婦女不可缺少的物件,因為衣無袋,
牛角製小壺
牛角製小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牛角製,橫載面呈橢圓形,縱外面呈二相接的梯形,中央部分較窄。蓋頂與壺底木塊削製塞於角中,蓋套在壺身上,壺上鑲菱形,同心圓形的銅釘。壺二側有三組銅絲環,一組在蓋上緣一組在套部,一組在底二側,環中穿皮製壺帶,並附一銅環,銅環上鑲複合曲折文,壺帶折斷。
木盒
木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蓋:圓盤形,中央雕一人頭,人頭外圈繞以蛇、成三匝、其最外一 匝即為蓋緣。蛇頭自外圈伸向內,蛇頭尖端正對人面下額,有雙鼻及嘴,身部仍有象徵百步蛇紋之斜四邊形紋。 器身:花紋又可分為三段,上段與下段均為一浮彫蛇繞成圈,蛇形與蓋部同。中段為十四個彫刻人頭相連成圈,其大小略參差,但形狀則大致相似。
陶罐
陶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這是任先民先生在民國46年間於屏東縣進行排灣族陶壺調查時,所見到的唯一一件雙唇陶壺,為平和村頭目蔣秀菊家所收藏,四個帶眼圓圈室表是頭目家祖先的人頭,據當時任先生調查,在陶壺上意義有涉及「人」的圖紋實屬少見。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雕花圓木盤
雕花圓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雕花圓木盤,盤面雕花六圈,中心無花紋,第一、二、四、五圈同為三角對稱之斜紋形雕花,第三、六圈同為人字形雕花,但六圈刻得較明顯。 盤反面邊上有三圈花紋,第一、二圈同為對稱之斜紋形雕花,第三圈為人字形花紋,盤底中心無花紋,邊上三圈,中間一圈為人字形,花紋花盤,其他二圈為對稱斜紋形花紋。 盛肉盤
圓木盤
圓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無柄圓木盤,在其面內圈一處雕出一塊似柄的形狀,只有寬5.8cm、長4.8cm,即不超過盤外沿。 盤底面以底圈到邊刻有寬1.5cm的條紋圍著盤周沿,在盤正面刻的似柄的一方塊的反面(即在盤底面)也突出一塊,長5.6cm、寬3cm,此突出方塊在右側一孔穿過同時繫二條繩子。 盛肉盤
陶壺
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壺內有稻穀(約一把量),壺身有破洞.口部及器身均有破損,圈足全部脫落,花紋可分三段,最外一環為陰刻的鋸齒形花紋,鋸齒之內有不規則之凹點印紋;中為一環浮塑的不整齊的弧狀波浪紋,連接於一浮塑圓圈上,弧狀波浪及圓圈上,又施以斜線印紋,內環則為三排梯形方格紋,上狹下寬向四面展開成輻射狀,每隔一方格,又加以印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袋口、二側蓋邊緣以皮條穿紮。袋蓋下緣左右各有一皮環,可套於下緣的二個角,二皮環的末端均繫於蓋的下緣。蓋下緣中央繫一銅孔用皮條綁在蓋上,皮條他端穿過袋底再打一個結,其長度足以使袋蓋全部打開。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可置九個子彈。袋口、袋二側與袋帶邊緣均以皮條穿紮。袋蓋上穿以皮條,左側皮條成環狀,可套於袋左下方。右側皮條自蓋右下端點出蓋,經袋右下側一小孔出。該袋末端打結,防止脫落,其長足以使蓋全部打開。袋左突出一袋而三個結而長61cm的皮袋。
竹筐
竹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筐全以人字形編法編成,口邊緣為圓形,以木片二條裡外夾著,然後用籐條穿過木片紮緊,在竹筐口邊緣外圍又把四條刻有花紋的木製蛇用鐵絲穿洞在木片上紮起。竹筐底為四邊形,用二塊木片交叉的貼住筐底縛住(以鐵絲鑽洞在木片上),二條木片的每一端往下突出都刻有一腳,腳底直徑為1.3cm。
陶壺
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淺褐色的陶壺,體積較一般菱形壺稍大,表面較普通圓形壺光澤,有若干磨損傷痕,花紋為典型的黏附或浮塑的寫實蛇形,排列成環口部相對的四對,頭部內向相並,尾部外向相對,蛇身有象徵蛇背的菱形花紋,施工精細;短頸敞口,口沿均有小缺損,但無損於口部形狀。
雕壺
雕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上漆雕花壺,壺腹四周浮刻有六條蛇,身盤繞一圈,二個一對相並排,蛇頭向上豎起,在壺頸之下四圈花紋為鋸齒及圓圈紋,都為陰刻。本館藏品入藏卡記載來源地點為瑪家鄉瑪家村,任先民記排灣族的雕壺則記載為瑪家鄉涼山村。
藥瓶
藥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扁平圓瓷瓶,瓶口與瓶頸二側各有一把手。把手與頸形成了二個小圓洞。瓶頸下緣有環狀紋呈連續狀,瓶身二側均有捲蠶紋,倒鉤裙草,及花紋。瓶底沒上釉,底緣有缺口。瓶有線繩塞,瓶內有小石子、木渣、灰等物。
盛衣大型籐簞
盛衣大型籐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之蓋,底及身都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藏品之底周圍用縫片以夾條縫紮法繫著,口邊3.5cm,寬較深入0.5cm,身條緣及蓋修緣都是8字形編邊法。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籐條作夾條縫紮法。兩邊籐條缺,底有破洞。身呈圓形,近頸部有一圈籐條,已餘半圈 用夾條縫紮法,頸部二條籐條穿過。口為夾條縫紮法之修緣,已有破損,身二邊各有一條籐條編成三角耳形,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二角上。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藤條繫著,用夾條縫紮法。身寬96.4cm,頸寬73.5cm,身為斜紋編法,在高20.0cm處有一圈籐條。相對之兩邊各有一條長47.6cm籐條,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上,成三角形向上紮。提耳長101.0cm,二頭成鉤形,勾在邊上之籐條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