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9個藏品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7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7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6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平埔賣契
平埔賣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乾隆十二年倈閣社總頭目八系米那貓园干等立杜賣盡根斷契字】 立杜賣盡根斷契字人倈閣社全社族人代簽總頭目 八系米那貓园干①有承祖先遺下倈閣 社土地東至嘉志閣大墩腳為界西至西面山崗為界南至南勢山崗為界北至芒埔為 界四至界址分明今同族人商議有意遷讓托中保引與漢人謝昌仁謝永江張清九羅開 千湯子桂等官出首承買
無袖長上衣
無袖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衣是賽夏族傳統長服中最基本的類型。早期的形式以無領、無袖為其特色,由未加任何剪裁的二片織布左右併合,直接縫製而成的方衣式長衣;無論男、女都穿著相同式樣。過去,賽夏族人日常工作時穿著麻布原色或素色的長衣;祭典時,則穿色彩鮮艷、紋樣華麗的長衣。
無袖長上衣
無袖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衣是賽夏族傳統長服中最基本的類型。早期的形式以無領、無袖為其特色,由未加任何剪裁的二片織布左右併合,直接縫製而成的方衣式長衣;無論男、女都穿著相同式樣。過去,賽夏族人日常工作時穿著麻布原色或素色的長衣;祭典時,則穿色彩鮮艷、紋樣華麗的長衣。
短上衣
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無袖短上衣為祭典時加穿在長衣之上的禮衣,無領、無袖,與漢人背心的形式和穿法類似,因此也稱之為「背心」。樣式則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未加剪裁的方衣形式,一為小圓領剪裁,並在領口、袖口鑲邊;前者形式多見於早期。
短上衣
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無袖短上衣為祭典時加穿在長衣之上的禮衣,無領、無袖,與漢人背心的形式和穿法類似,因此也稱之為「背心」。樣式則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未加剪裁的方衣形式,一為小圓領剪裁,並在領口、袖口鑲邊;前者形式多見於早期。
短衣
短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是75年矮靈祭主要服飾的形式。對於矮靈祭服飾原無明確規定,族人多向外族購買山地服在矮靈祭時穿。民國73年為參加“北區山胞傳統歌舞比賽”,特請人根據傳統服飾的花紋及形式,利用毛線以織毛衣機器織成,僅有男女之分。而製作這些衣服的是住在東河村、東河國小旁的林女士負責,他是泰雅族人。
女子頭飾帶
女子頭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男女盛裝時都配戴頭飾,但男、女頭飾的形式並不相同。男子頭飾通常是不超過10公分寬的紅布帶,中央以圓形貝板、白色鈕扣裝飾。配戴時將飾帶置於額前,頭帶繫於後;有時頭飾也綁在籐帽上,作為帽飾。女子頭飾,多以長條形布帶編成,顏色以紅、白、黑三色為主,有時亦綴有貝板、珠串。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男女盛裝時都配戴頭飾,但男、女頭飾的形式並不相同。男子頭飾通常是不超過10公分寬的紅布帶,中央以圓形貝板、白色鈕扣裝飾。配戴時將飾帶置於額前,頭帶繫於後;有時頭飾也綁在籐帽上,作為帽飾。女子頭飾,多以長條形布帶編成,顏色以紅、白、黑三色為主,有時亦綴有貝板、珠串。
女子頭飾帶
女子頭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男女盛裝時都配戴頭飾,但男、女頭飾的形式並不相同。男子頭飾通常是不超過10公分寬的紅布帶,中央以圓形貝板、白色鈕扣裝飾。配戴時將飾帶置於額前,頭帶繫於後;有時頭飾也綁在籐帽上,作為帽飾。女子頭飾,多以長條形布帶編成,顏色以紅、白、黑三色為主,有時亦綴有貝板、珠串。
小孩頭帶
小孩頭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男女盛裝時都配戴頭飾,但男、女頭飾的形式並不相同。男子頭飾通常是不超過10公分寬的紅布帶,中央以圓形貝板、白色鈕扣裝飾。配戴時將飾帶置於額前,頭帶繫於後;有時頭飾也綁在籐帽上,作為帽飾。女子頭飾,多以長條形布帶編成,顏色以紅、白、黑三色為主,有時亦綴有貝板、珠串。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又稱腰裙,為賽夏族婦女所穿著。由於賽夏族的衣服大都沒有性別區分,因此舉行傳統祭典或表演活動時,僅限女人穿著的腰裙便是主要的傳統服飾項目。腰裙長及腳踝,以約90公分長、150公分寬的長方形的麻布塊兩端繫繩而成,紋樣以橫條紋為主;穿著時圍綁在腰間,繫結於右端。
胸兜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即遮蔽前胸的胸衣,由似菱形之布塊製成;布塊的頂端和左右兩端各有繩條,用以綁在頸部和背部固定。胸衣上多有織紋,或以白色鈕扣、銅鈴、貝殼等作裝飾,平時或慶典時男女皆可穿著。此件文物正面以紅白兩色斜織卍字形填滿,邊緣為黑色底,且綴有白色鈕扣;固定用的繩條亦為黑色。
披肩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披肩即披風,通常是以三塊不加裁剪的長方形織布縫合而成,多採橫條紋麻布。賽夏族人無論男、女都用披風,無形式差別,為禦寒、擋風必備。使用時披風披掛在後、在脖子前結綁固定,有時很冷或風很大會放到前面遮擋。此件文物為黑白細橫條紋布料製成,上方兩端有細繩,亦是黑白相間。
遮陰布
遮陰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語稱bool;褲子未傳入時,是男子遮蓋下身所穿著的布塊。用一條頗長之長方形布料,折疊後在腰間纏繞兩圈打結於腹前,讓剩餘的布端自然在前面下垂,前、後兩層自然遮蓋。而大約在一百多年前,因漢式褲子的傳入和流行,遮陰布逐漸被取代。
童短裙
童短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裙為賽夏族女性所穿著;由於賽夏族的衣服大都沒有性別區分,因此舉行傳統祭典或表演活動時,僅限女人穿著的腰裙便是主要的傳統服飾項目。腰裙紋樣以橫條紋為主。童短裙與大人的腰裙類似,此整件文物以紅白粗細條紋相間織成,左右黑色收邊,繫帶為白色,且加有紅白鬚。
Helianthus cucumerifolius Torr. & Gray_標本_BRCM 4092
Helianthus cucumerifolius Torr. & Gray_標本_BRCM 4092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Alsophila metteniana Hance_標本_BRCM 4736
Alsophila metteniana Hance_標本_BRCM 4736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Artemisia feddei Lév. & Vaniot_標本_BRCM 7028
Artemisia feddei Lév. & Vaniot_標本_BRCM 702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_標本_BRCM 4104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_標本_BRCM 4104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Microlepia marginata_標本_BRCM 4720
Microlepia marginata_標本_BRCM 4720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Mikania cordata (Burm. f.) Rob._標本_BRCM 3866
Mikania cordata (Burm. f.) Rob._標本_BRCM 3866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Helicteres augustifolia L._標本_BRCM 4756
Helicteres augustifolia L._標本_BRCM 4756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