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0個藏品
布碾石
布碾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早期染布是由人工進行,染好的布需要經過碾壓除皺,布碾石就是碾布的工具。布碾石又稱布碾、碾布石、砑石,明宋應星所著之《天工開物》中稱之為碾石,形似金元寶。碾布時將染好的布匹放在踏櫃上,一人沿著踏櫃拉布,一人手扶上方支架,雙腳平衡地踩踏布碾,來回碾動,藉著石頭及身體重量將布碾壓平整。
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捺鑽。鑽身是主要部分,以圓木桿製成,上端較下端為細。靠近上端處有一圓洞為穿繩之用。由下端算起,在全鑽身長的四分之一處有一圓形木盤,為固定鑽的重心。最下端是鐵製的鑽頭,直接插在鑽身內。橫板中間較寬,兩端較狹,呈近似的橢圓形,中央有一圓孔,較鑽身稍大,以備將鑽身插入孔中。
切檳榔刀
切檳榔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柄有一猴臉蟲身之雕飾,刀身作長條狀,並不稅利,連接刀柄與刀身處為一筒狀黃銅製品。鞘亦作圓筒狀,鞘口緣為銅製品,鞘身則為鐵製。
小鐵刀
小鐵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身均為金屬的小刀,表面略有紅色鏽蝕.刀柄中有一圓形中空,刀身的刃面部分很鈍厚,約有3nn,最尖銳的部分是刀身頂端的三角形突起。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鑿刀
鑿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鑿刀主要用來鑿孔,亦可用於修平、挖削等工作,可概分為打鑿與修鑿兩類。打鑿用鑿刀鑿身較厚,以鐵鎚敲打鑿孔用;修鑿用鑿刀鑿身較薄,以手修整用。此件文物應為修鑿用之鑿刀。
木工直角尺
木工直角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工所使用的直角尺又可稱為曲尺或矩。兩臂呈九十度垂直,尺臂上有刻度,用以檢測直角角度,及劃垂直線。
鐵鎚
鐵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鎚是用以敲擊的工具,鎚頭用鐵製成即稱為鐵鎚,多用於製造、修理等用途。此件文物為羊角鎚,或稱拔釘鎚、魚尾鎚。鎚頭分為鎚面及彎曲的鎚爪兩部份,除了用於一般鎚打外,亦可拔除鐵釘。
鐵鎚
鐵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鎚是用以敲擊的工具,鎚頭用鐵製成即稱為鐵鎚,多用於製造、修理等用途。此件文物為球頭鎚,或稱圓頭鎚。鎚頭分為鎚面、圓頭兩部份,用於一般鎚打、金屬板金等工作。
鑿刀
鑿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鑿刀主要用來鑿孔,亦可用於修平、挖削等工作,可概分為打鑿與修鑿兩類。打鑿用鑿刀鑿身較厚,以鐵鎚敲打鑿孔用;修鑿用鑿刀鑿身較薄,以手修整用。此件文物應為打鑿用之鑿刀。
圓規
圓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圓規為樑規,樑規主要是由支柱及橫樑所構成。支柱底端有支針,用以作為圓心,而支柱中間鑿有孔洞,橫樑由孔洞中穿過,可活動,圓的半徑即靠移動橫樑來調整,在橫樑一端應有畫針方可畫出弧線,但在此件文物中未見。
圓規
圓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圓規為樑規,樑規主要是由支柱及橫樑所構成。支柱底端有支針,用以作為圓心,而支柱中間鑿有孔洞,橫樑由孔洞中穿過,可活動,圓的半徑即靠移動橫樑來調整,在橫樑一端應有畫針方可畫出弧線,但在此件文物中未見。

頁面